我到了最近才读三毛和张爱玲的作品,想来为这样的迟到觉得惭愧。
三毛和张爱玲都是忽然流行起来的,真的跟雨后春笋一样,班上的女生人手一本,上课的时候都在看这些文艺书。眼睁睁看着这一群平时只看些无聊狗血的言情书的女生们,忽然一个个大言不惭得说自己也要去流浪,大言不惭得哀叹为什么遇到的都是胡兰成而不是荷西。我摇摇头,对这样一时之间在人群中流行起来的东西抱着一种怀疑而逃避的态度,因为在我看来,跟风狗们总是对别人的观点信手拈来,在自己的心腹里消化一番就开始精彩绝伦的转述,这种转述让我觉得肤浅和鄙夷。另一种情况则是,当我认真得欣赏完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谈论起来脱口称赞说“啊!是的,这个特别好,我也特别喜欢!”的人到后来我却发现他对我所言的事情,其实根本没有接触过,就让我觉得被这样的跟风狗们喜欢,这部作品真不值,从而很少去关注。
上面两种情况,说的都是大多数们的事情。于是由着自己比较偏的性子,我几乎从来不看热卖的电影,从来不买畅销书籍,也从来不看被众人热捧的电视剧。我知道人群中总有很多人有跟我一样的脾气,也知道这不是自命不凡,而是有的时候摆在面前的东西的确良莠不齐。
但是前一阵子有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这一种心思。那时候琅琊榜热映,所有的热门话题都指向了这部所有观众口中的良心剧,我还是一如既往得偏执,从来没有关注过。但是有一个周末,室友们全围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得看着琅琊榜。我坐过去瞥了两眼,第一眼就发觉这部电视的确不错,不管是人物设定还是对细节的把握,远不是粗糙的古装剧所能比。虽然没有追剧的习惯,但还是认真看了两集,并且在心底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然后我试着去接受一些莫名被很多人称赞的东西,比如广泛好评的电视剧,比如新近畅销的书,再或者近期热映的电影。
这一些尝试使我豁然开朗,因为在跟风狗的口中,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心中的方向,而不必去纠结大多数人如何看待他。
大多数们都说三毛和张爱玲的书好看,不必急着由于这群人的眼光就否定这两位作家而选择排斥,不妨打开书看看。这么多年来的品鉴力自然会让我们分辨她们是不是好的作家,也会让我们知道她们究竟好在哪里。倘若又听见连家务也不会做的人呐喊“我想像三毛那样去流浪”,大不了咱翻他一个白眼,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问他一句“你知道在如果在撒哈拉生活需要做什么准备吗?”,肯定能让他语塞。
跟风狗跟着一群人辩论是非,但是不要让跟风狗的观点挡住自己的视线。我们有自己的心灵和眼睛,对于事物的任何看法都应该基于对其本身的了解,而不是跟风狗们口中的样子。说不定大家都觉得艰深看不懂的东西真的很吸引人呢,说不定大家都觉得很冷漠很木讷得妹子其实很热情很率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