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读张沛超老师的《过好一个你说了不算的人生》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感悟。这本书已“自在”为核心,用自在来成就自我、克服自恋。
第一章——“苦与自在的心理哲学”中我感触最深的是“路径依赖效应”这个词。就是:你的心受到一种影响,而有一种选择的倾向性,你后来的生活就会持续地加强这种倾向性。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应对生活中的态度和风格,其实在我们意识到之前,都已经存在了。如果我们不觉知,我们会一直沿着路径依赖效应走下去。
那知道了这份潜意识的存在,我们就要看看这份潜意识有没有影响我们的自在。在第一章中,从“没有的,想要;已经有的,怕丢;已经丢了的,怀念、想念”这三个部分来谈人生之苦。人生四种远离苦的方法,离苦得乐、苦中作乐、以苦为乐,不是受虐、不苦不乐。还谈到了受苦时的四种心态:难受、忍受、接受、享受。那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时,就带着对自己生活的觉察和练习,来看看有哪些苦影响到我们的自在?那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在远离这些苦?受苦时的心态是怎样的呢?
第二章“准备获得疗愈:拥有一颗四转向心”。
四转向心之一——“从未来转向过去”。我的理解是,当我们感到“不自在”时,会有焦虑、担心、恐惧的情绪,而焦虑、担心……是对未来事情的未知而产生的;另一种是当我们出现不自在的感受时,就想赶快逃离这份不自在,于是就想能有个什么方式、能做点什么,赶快远离这份不自在,其实这个远离方式也是“未来”。那么当不自在到来时,我们先停下来看看,是什么让我们不自在?当下的这个事为什么让我不自在呢?这是我理解的过去。从焦虑、担心转换为看看当下的感受和发生过的事。
四转向心之二——“你真的关心过自己吗”。我的理解就是把关注力从外界转向自己,也可以理解为:内观。当我们有一些不自在的感受时,我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我不要这份不自在,是谁把我弄得这么不开心?我们太习惯于在外在寻找答案,或者是归因于外界。因为归因于外界比较方便,我们很容易看到外界的事情。我们也通过这样的看到,把内心的某种不好,神奇地搬运到外界,从而达到我自己很好的一个心理慰藉。
当看见女儿写奥数题时,扣扣手、扯扯头发……我莫名的怒火就上升了。我天然的认为,是女儿让我这么不自在的,她应该认真思考,不应该做小动作……真的是女儿让我这么愤怒吗?当我能停下来把目光转向自己内心时,我看见了愤怒的情绪,当被看见时,愤怒就像一个慢慢变小的小怪物,直到消失不见。这时再看女儿时,看到的是一个遇到难题的小女孩,她挫败、着急,她需要帮助。
四转向心之三——“从行动转向好奇”。特别喜欢“温和的好奇,是对自我内心的探寻。去察觉为什么自己的心会有这么奇怪的感受,理解自己的心里发生了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当出现不自在的感受时,去觉察自己生起的这份不自在。当我有一些焦虑、恐惧、担心、烦燥时,不妄动,就是不任由这份情绪主导行为,而是停下来觉察一下,此刻我的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再好奇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四转向心之四——“从实体转向缘起”。“缘起”这个概念,来自佛教。就是我们心理的痛苦和障碍与太多东西有紧密的联系。重点是我们要完成一个心的转向把我身上这样的一个毛病或者说痛苦,转到它更深厚的背景那方面去。
第一章是“见”,看见我们的不自在,觉知这份不自在;第二章就是“修”,我理解的修就是将这份“不自在”转换为“自在”;改变不了的“不自在”,就去和它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