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我国非遗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故宫博物馆等文创产品推陈出新持续“爆火”,《黑神话:悟空》以东方美学席卷海外市场,《哪吒2》成为全球瞩目的现象级文化IP......实现文化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国民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跨越式提升,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新征程上,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汹涌浩荡的数字化浪潮,更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精准识别存在的风险与短板,深入剖析思考,认真研究解决。

要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信源于理论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坚决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不断弘扬和发展适应新时代、迈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文化共识,汇聚民族精神力量。

要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提升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创造力的关键是提升原创能力,原创性的缺失是当前文化创作的痛点,为“跟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致使不少文化作品趋于同质化、单一化。文化创作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同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对文化创作者激励扶持力度,加大抄袭行为打击惩治力度,营造优质公平的创作环境,不断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要坚守为民初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文化事业。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来源于人民,更服务于人民。文化创造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以群众喜爱与需要为切入点,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文化作品,满足群众不断变化与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要建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使更多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地方、国家文化事业发展。

要传承文化根脉,赓续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保护,更需要创新发展。要通过深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新内涵,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让群众以更广泛、更直观、更富有艺术化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要持续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监管机制,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遗产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要扩大文化影响,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关系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创新开展网络外宣。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文化人才培养,重点培育短视频制作和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文化创作者开展对外文化推广,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以生动鲜活的网络传播方式促进跨文化对话,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