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失业的第三天,昨晚又不小心看书看到凌晨12点。
近期都在看《平凡的世界》一书,被里面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的故事所吸引,经常是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等反应过来发现已经很晚了,只好忍住不舍将书本合上。
在自己发出阅读,让灵魂走在路上这篇文章时,有朋友问我,究竟是怎样做到静下心来看书的?
我想都没想就答道,不是如何静下心去阅读,反倒是阅读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每当拿起一本书时,自己便觉得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沉浸在书中的知识里,外面的一切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偶尔看到书中的某个情节与实际生活的一样,才会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我指的是自己喜欢的小说之类的书籍。这种书籍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哪怕通宵熬夜也要看完,因为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啊。而有些人,越是喜欢的书籍,可能就会留着慢慢地看,舍不得一口气看完。
而我恰好相反,总是忍不住一次性看完,觉得这样才过瘾。因此,当看这种书时,自己的阅读速度就会很快。就像是对于娱乐性的东西,总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到生活中去。
所以,这种类型的书往往会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等人时,午休期间时,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时间,都要把这本书看完。
2.
以上讲的是知道自己喜欢哪种书籍(小说)的情况下,对于不明确自己喜欢看哪类书,或者说想要阅读比较晦涩的书。就不适合上面介绍的方法了,而是要专门腾出时间来阅读。
记得上阅读课,老师介绍说一本书要读3遍,
第一遍就是快速阅读,大概看下前言和序,了解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二遍则是用正常的速度阅读,注意一下有哪些能触动自己的,做好标记;
第三遍则侧重看标注,认真地思考这些话为什么能引起自己的触动,是关于哪方面的内容,可以进行发散思维。
虽是这么说,但现在如此浮躁的社会,别说看3遍了,连1遍都不想看。所以,这时不妨先看看有没别人阅读过拆解出来的内容可读。也就是所谓的听书,会有专门的人将书的精华内容输出,并通过音频的方式传播出来。
因为有些人确实是不喜欢自己看书,看久了会觉得脑瓜子疼。还不如听别人讲解,自己只负责吸收就好。我的房东就是这类型的人,她说一看书就觉得头疼,还是习惯听书。
但是,说实话,我自己是不太喜欢市面上那种听书音频的。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频中提取出来的都是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他人之砒霜我之蜜糖。你怎么知道会不会错过哪些自己认为更精彩的内容呢?
所以 ,我一般都会听一遍音频内容,然后觉得这本书好像还不错,自己就会找来原版阅读。说不定自己能从原著中获取更多的内容,而这个是音频内容所无法呈现出来的,恰恰可能是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知识。
简而言之,如果前期没有阅读习惯的话,听书籍的精华音频内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培养了阅读兴趣后,最好还是能自己读一下原著,这样才能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3.
自己有很好的自控力去阅读当然是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坚持不下来,不妨找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阅读。哪怕是彼此都看着不同的书,也会带动自己去看书。
而且可能明明是同一本书,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所看到的点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前面提到的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1月初,自己就和网友一起读《向前一步》这本书,看完后会各自写一些读书感悟发出来。结果发现这些感悟都差好远,我们都是将书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于是所触动的点也完全不一样。
自己觉得无关紧要的内容,恰恰是最能触动她的那个点。而对方感触没那么深的情节,往往也是最能打动我的内容。这样,我们就相当于将这本书读厚了,能汲取的知识也就更多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共读类的社群出现的原因吧。
1月初和网友互相看书输出感悟,由于她是个宝妈,不像我有那么多自由的时间来看书。但每次我看完后都会将感悟发给她,督促她也要抽时间看书。
如果有天没发感悟,她就会问我最近是不是没看书,还等着我的感悟呢。当看到有人期待着自己的感悟,便更加积极地去看书了。为了能影响更多的人,干脆建了个读书社群,希望能有一群喜欢阅读的书友们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但说到底,阅读也还是自己的事情。因此,我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希望能在自己的带动下,能让他们也养成阅读的习惯。
现在群内基本也是我自己一个人在分享读书感悟,我相信其他人肯定也是有抽空看书,只不过没分享出来而已。哪怕没空看书,看到有个人一直在坚持着阅读这件事,多少还是会有点触动的吧。
哪怕只有一两个人觉得有所收获,那也是件值得去做的事。毕竟,这个世界太浮躁了,还是多看看书,让自己的内心能安静下来吧。
聊到这,我又该滚去看《平凡的世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