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想起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碑上的文字,会感恩自己如此幸运,在我依然年轻的时候就了解,我所能做的,仅仅是去改变我自己。
自由对于初次独自离家的我来说,单纯得让我觉得羞怯,想吃面时不用咽米饭,刮大风时不用裹棉袄,挑灯夜读时不会被骚扰,行走四方时不会被磨叨。这只是个简单的开始,自由的世界是无尽广阔的,我想。世界那么大,我先去西藏。去看看那饱和度极高的蓝色的天空;用自带的药品和当地质朴的藏民换一壶甜茶,够一个人喝上一下午;据说那里的姑娘脸上的高原红和格桑花一样美。。。当然我的审美能力还没达到这般高度;像电影《转山》中那样,自驾两轮自行车骑行到海拔4700多米的高度去感受空气的稀薄。。。男主经历生死回到台湾的时候,才真的长大了,脱离了稚气成了一个独立的人,珍惜生命在阳光下的每一刻,活在当下,不为过去悔恨,不为将来忧虑;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拼尽全力去负责。
我在想,自由,于我的意义,又是如何?
远方和诗歌,很美。眼下的生活,亦要掷地有声。
选择日语专业,我备受压力。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好心人”是真多,告诉你一定要选择一个好找工作的专业,比如会计;再不然选择一个覆盖面广的专业,学国际贸易或市场营销;还可以学金融,这样离钱近,好伸手捞。。。一时间七嘴八舌都想给你点“有用”的建议。父母也是没了主意,这个也有道理那个也很权威,志愿被修改无数次。而我问自己,什么是我的兴趣?我顶住舆论压力,不惧人言可畏,力排众议得在第一志愿的专业选择中填上日语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棒棒哒,快要发光。母亲叹口气,说,你自己的路,自己选。我们尽力,陪着你走。每个字,都有分量,我尽然觉鼻子一酸?
而现在夜深了,我在手机里打下这些字。望向窗外的时候,觉得月亮和家里的一样亮,如果手边再有母亲送来一杯热牛奶和一句关怀的唠叨,其实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我饿了,想着柜子里母亲硬带给我的辣椒酱吞了口口水,可惜学校前后里外的馒头膨胀的跟发糕一样,完全配不上这样的美味。
真实而落地的生活才刚开始,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正要上路。
如果,有人来问我,你的信念呢?
你靠什么谋生,我不感兴趣。我想知道你渴望什么,你是不是敢追求你心中的渴望。你几岁,我不感兴趣。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愿意冒险,看起来像傻瓜一样去冒险。为了爱,为了你的梦想,为了生命的奇遇。你跟我说的故事是否真实,我不感兴趣。我想要知道你是否能够为了对自己真诚而让别人失望,你是不是能够忍受背叛的指控,而不背叛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