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有句话特别流行,叫“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稍稍修改一下,那就是——“有一种不会说,是妈妈觉得你不会说”以及“有一种不会写,是妈妈觉得你不会写”。
一
有一种不会说,是妈妈觉得你不会说
记得在给低年级的小朋友们上课前,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是让每个小朋友准备关于自己名字的故事,我特意强调,什么都行,名字的来历,名字的意义,以及爸爸妈妈寄予的期望等等,我一方面希望小朋友们先从自己最熟悉的名字开始,明白语言汉字背后的博大寓意,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们到一个陌生的场合,学会展示自己推荐自己,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且增加自信心。布置之后,陆陆续续就有妈妈对我说“老师,我肯定会和孩子好好准备,但我可不敢保证她会说哈”,还有妈妈说“老师,我家孩子胆子小,可能不敢上台啊”“我家孩子平翘舌发音不太准,不知道能不能听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也是妈妈,我特别理解妈妈们的心,又怕孩子表现不好,又怕老师期望过高,还有点妈妈们普遍都有的那种虚荣心。大家觉得这样说了之后,假使孩子说得不好,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假使孩子说得很好,那反而更体现自己谦虚的姿态。面对大家的担忧,我就说了一句话:你们准备就好,其他的不用担心!
然后就到了上课的那天,临上课前还有个妈妈对我说:ta不一定能说噢!我笑了笑,示意她不用担心。退一万步想,ta即使真的不说,又能怎样呢?就能证明她不会她不好吗?
上课了,按照我课程的设计,我先介绍了自己,我说我姓东,东南西北的东,可不是冬瓜的冬噢,他们都笑,然后呢,我的名字中间有个“文”字,那是因为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有文化,有修养,而且现在我刚好给你们教语文,希望你们以后一看到语文就会想到我,最后还有一个“娟”字,一看女字旁就知道我是个女生啦……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听着,不时地笑着,等我介绍完了,我发现有些孩子已经跃跃欲试了!于是我说,今天第一个介绍自己的孩子会率先得到一个星,因为他的勇敢。孩子们开始举手,我叫了一个眼神非常明亮的小男孩,他怯怯地上台了,虽然声音不是很大,可是介绍得非常好,得到第一个星,全班掌声鼓励。第二个孩子,无论是表达,声音,还有对自己名字背后的含义说得都更全面了,又是一阵掌声,得到了第二个星。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在前面孩子的带动下,或长或短,都很清晰地介绍了自己。这时有个小孩,说老师你好像已经叫了我的名字,我就不用介绍了,诶,好像也有理呀,我就说我知道了,不代表其他的孩子知道,我希望你大声告诉给其他人,看他不愿意站起来,我说,啊,你太厉害啦,故意坐着不起来,是想用这种方式让大家记住你吗?大家纷纷回头看他,他有点难为情地站起来,说了自己的名字。最后就剩下一个小孩,最小的一个小不点儿,也就是那个妈妈最担心的孩子,ta看起来小小的有点怯怯的,我说,老师可以给你一个特权,让你坐在座位上说,因为我们才第一次见面,可是,如果,如果你能站起来的话,老师会多给你一个星。然后我就一直用鼓励和充满耐心的目光看着ta,ta想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了,然后非常清晰地介绍了自己的名字……
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孩子是妈妈们口中那个不会说不爱说和说不好的孩子。
二
有一种不会写,是妈妈觉得你不会写
课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篇看图写话,我布置的时候,问孩子们会不会写,能不能写,他们都信心百倍地大声喊道“能”。
课后,有妈妈就对我说:老师,你最好不要要求我们的作业,我怕我家孩子不爱写,因为她还有很多字不会写呢?其实我也想过,会不会挫伤孩子的信心,可是同时我知道,我已经给孩子们的种种可能寄予了足够的准备,一种是可以他们说妈妈帮着记录,第二种是不会的字可以拼音代替,第三个是我不限制字数,就自己根据图片内容适当想象。我想让他们感觉到,所谓的写作,就是一种表达,它是和说话一样简单的事情。我还想让他们明白,所谓的写作,并不是大孩子的专利,只要肚子里有东西,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课后的第二天晚上,就有几个小朋友发给了我他们的小作文,印象最深的有一篇几乎全是拼音写成,歪歪扭扭的字迹还有点不好辨认,我和女儿边读边笑,觉得实在可爱。可是等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内心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涌上来,一是被孩子的认真打动,二是被她稚嫩又生动的语言打动。我想这样的小文章,和那些儿童读物上的故事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不就是一篇活生生的小童话吗?从孩子的眼光,写孩子的故事,它难道不比我们成人冥思苦想的模仿小孩来得更真实更生动吗?为什么我们要无视甚至是剥夺孩子的这种能力,用我们大人自以为是的标准去说“她不会写作文不爱写作文”呢?
我给那位妈妈发微信,我说“你女儿比你口中呈现的样子优秀一百倍!”那位妈妈笑了。我想她应该也是欣慰的吧!是啊,妈妈那颗爱孩子的心毋庸置疑,可谁又敢说,你们一定是用最适合孩子的方式在爱她呢?
我也想给很多妈妈说,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会写,而是你觉得他不会写呀!你不仅内心里这样觉得,最可怕的是,你还会不断地强化和暗示孩子,最终,有多少孩子,就是这样,在你的声声担忧里,一点点地变成了妈妈口中那个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呀?
诸如此类,很多的关于孩子不会学习,不会读书,不会认字,不会自理,不会思考……不是孩子真的不会,其实都是我们大人所认为的不会,我们把孩子框在了一个深井里,并不断地告诉他们:得了吧,你跳不出去的!于是有一天,孩子真的就待在井里,坐井观天,再也不想出去了。
相信相信的力量,想让孩子怎样,就要相信孩子能做到怎样!让我们一起怀着爱和欣赏,耐心等待,等待孩子创造的奇迹!
从这些小小的事里面,我更加确信:一、欣赏和信任是给孩子最强大的爱!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其他的人,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千万不要给孩子们设框,也不要给他们评判,就是欣赏他们,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他们就一定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二、真正的教育都是体现在小事里。作为老师,我希望带给他们一种信心,一种兴趣,一种发现美的眼睛,一颗热爱文学的种子,而这,将会持久地滋养孩子的心田;三、孩子的成长有先有后,就像有些植物是先开花再长叶,有些是先长叶子后开花,我们不要强求孩子和其他人一样,她就做她自己,最真实的自己就好。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陪伴他们;四、团体的动力是无限的,一定要注意团体的力量。无论是多大多小的班,都是一个有意义的结合体,不同性格不同特质的孩子们一起,是一个互相影响和互相借鉴的过程。孩子们没有谁好谁坏,只是表明谁在这一方面更好,谁在那一方面更好,我们要抛弃以往的只注重不足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的旧思维,努力肯定孩子的好,让好更好,然后再用这种好产生的自信带动其他薄弱的方面,最终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成长!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我希望我的课程,也能变成孩子的基础课程,为他们的一生开启一扇美好的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