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公园,装着我大大的感慨

在家看书困了,想着一睡又会睡很久,所以就换了外出的衣服,依然来到附近池塘边。

池塘靠近树的地方,有很多护栏。

栏杆上倚靠着各个年龄段的人。

有老爷爷,戴个帽子,外加一个口罩,一看就知道是戴了好几天的,因为外表面好像有点起毛了,跟毛衣起毛差不多。

有老奶奶,也挺时髦的,端个手机,在太阳底下悠闲地刷着抖音。

这时候的太阳,如果没被遮挡,还是有点温度的,晒得头顶可以热辣辣。在树荫底下,太阳好像一个温柔的姑娘,带着点羞涩,所以收起些许的热情,在树底下的人,多半需要穿件厚的外套。

池里的鱼,也爱极了这时候的阳光,纷纷从莲花底下往外钻。

像极了少年的我们,在家里待久了,总想插上自由的翅膀,飞向外面看看世界是怎么样。

一个小孩子,大概一岁到两岁吧,会走路了。手机拿着个玩具,啊啊啊地叫着,池塘边上的人目光,好像都齐刷刷地往小男孩的方向看去。

我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妈妈,我很爱小孩子。

这个小孩不是妈妈带着,应该是奶奶或者外婆吧。寸步不离,但是小孩的举止神态令我产生一种感觉,就是很不自然。

我宁愿相信这是孩子的正常状态,因为我觉得孩子都应该健康无忧地长大。

一路上,我跟在他们背后,来到了公园。

以前来的时候,带着娃,所以没怎么观察周围。现在,自己过来,所以多了时间可以看看我之外的世界。

那个小孩在玩滑滑梯,奶奶跟着,相比其他带孩子的家长来说,这位奶奶称职了。

怎样叫不称职呢?

在我两米开外的地方,有一个小孩,貌似没有大人跟随。所到之处,都被大人推开。

因为他拿别人售卖的玩具,玩别人家的水龙头,拿别人家的拖把跑出去。

店主拉着小孩,感着“谁家的小孩”。可以想象,店家很想有人来认领这个小孩。

起初,我是个看客,跟随众人一起纳闷,怎么一个小孩独自一个人那么久,也没有人来带。

看着小孩在抓着地上的泥巴,听着清洁工人叫他去公园玩,看到他听话来到公园,上了滑滑梯。

突然,有点心酸。为什么孩子的家人不在身边,如果孩子发生危险怎么办?

越来越不敢想,于是,我找各种理由,挑选适合的角度站着或运动着,只为能看见那个没有大人带的小孩。

这个公园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每个人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那我应该做什么,从心底深处,我想做一个善良的人,我想要让那个孩子安全。

公园里有很多小孩,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带着,但很少互动。

爷爷坐在石板上抽着烟,奶奶在小桌那里聚集打着牌,孩子们像是山上的羊,没有目的的跑。

有小孩摔倒了,大人会过来,把小孩抱起来,然后又当啥事没有,继续做回之前的工作。

孩子该由老人带吗?这个话题我一直很纠结。

我的儿子在一岁后,有八个月左右的时间,是我妈家带的。每个月我都会回去,傾我所有的时间陪伴他。

我无数次叩问内心,假如把孩子带在身边,又会有多么艰难呢?我没有尝试过,因为没有勇气。

终于,有托儿所接收两岁多的他,我义无反顾地找到附近的房子租下来。

儿子那段时间恰逢生病,我回家去看他,后来索性把他带出来。因为这样我更安心。

以前要上班没法带在身边,但是现在可以带他上学,下班我能接,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如果错过,我估计就不是真爱了。

我很明白我的选择,因为我生下他,就要为他负责,给他一个阳光的童年。至于他以后的成长,那我也只能尽我所能了。

对于教育,我一直希望可以多点陪伴。所以,在育儿观上,跟大哥大嫂有分歧。

哥哥两个小孩,嫂子上班后,就一直由老妈带着。

姐姐没结婚之前,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陪陪他们,买新衣服,带他们出去玩,给他们拍照留下美好的童年。

那段时间,我的相册里很多侄子侄女的靓照。现在想想,已经好久没有收藏他们的照片了。

因为爸爸妈妈不会使用手机照相,侄子也是拍得歪歪斜斜。

儿子在我妈家的那段时间,我经常回去。有空就带着孩子出来,侄子侄女一般会跟上。

没特殊情况,我都会带着他们。但有时他们实在太皮了,公路上车水马龙,还疯跑,不会躲车,着实让我心惊胆战了几次。

后来,我也就让他们别跟着了,如果真要跟,我也会邀请我妈妈一起来。

刚开始,妈妈会来,但后来就直接叫他们别出去了。

我知道,妈妈累了。带大了我们几个,现在又要带孩子的孩子,真的是太辛苦她了。

我曾经异想天开,希望可以买两套房,一套给爸妈住,一套我们住。

我想,即使爸妈不住,那心里也会安心一点,在亲戚朋友面前,可以有面子一点。

其实,面子不面子我倒没觉得多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会觉得一辈子过得值得。

他们辛苦一生,什么苦没吃过。他们不怕苦,就怕不能再吃苦。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的愿望,就是希望子女可以过好一点。

那他们怎么办呢?我也想他们过好一点,即使没钱,那以后花多点时间陪陪他们。

没有父母是不爱孩子的,只是方式不同。

写到这里,终于听到有人找小孩的消息。希望就是那个小孩的母亲。

我无意做一个批评者,但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有更多的责任心。

孩子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是倚仗父母形成的。因为他们太弱小。

等他们身体长大,希望内心不再是小孩。在社会中生存,没有强大的内心与自信,是很难走得坚定的。

生而为人,就是幸运。

作为父母,就是责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