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米亚
是谁说的,电影延长了人类三倍的生命。在电影中,我们的回忆若隐若现,我们的未来无限可能,而我们目力所不及的世界,都通过荧幕进入我们的生命。我固执地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不同形式地对抗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我们自身以外的世界自有其规律,当我们与外在发生联结,我们开始成长,也在不停地死去,最终造就了我们的生命本身。
青春是关于陪伴和散场
电影在陈奕迅的一首电影同名曲中开场,驳杂的城市建筑,丰富明丽的色彩,都在快速的切换中渐渐隐退。男主人公安东尼干净乖巧的自述声音切入,对MSN登陆时两个小人不停旋转的方式,保有了一种远距离陪伴的安全感,预示着这个影片从一开始就在讲述一场关于远距离陪伴的青春故事。
安东尼和好友小樱分别远赴澳洲和日本留学,临行前,安东尼通过拍摄照片、好友聚会的形式,带着满满的回忆上路了。在异国他乡,安东尼邂逅了同样对美食充满热情的小萱,坚定了自己的学习方向,同样遇到了一群让他感到温暖的同伴们。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和小樱保持着联系,他到处帮小樱录声音,做重要的决定时都会咨询小樱,渐渐地,他终于无法抵挡住对小樱的思念,而飞去日本找她。临行前,他拒绝了小萱的表白。残酷的是,他到达日本后,才发现小樱是为了方杰才来到日本,才学习声音设计,小樱只把自己当好朋友。而在日留学多年的方杰,终于坚持不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选择了和世俗妥协,选择了另一个女孩并进入她父亲的公司。
爱情总是来得强势又霸道,对待爱着的人总是不顾一切,倾其所有,可是对待身后爱着自己的人却又残忍决绝。小萱追着安东尼,安东尼追着小樱,小樱追着方杰,方杰又追着现实。安东尼这个温暖安静的男子在爱情的迷惘中听见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就如主题曲中唱的:未来多漫长 还有期待 陪伴你 一直到 这故事说完。其实同时心碎了的,还有小萱、小樱,还有方杰。
成长是关于寻找和漂泊
安东尼是80后城市独生子女的典型代表,不缺衣食,没有兄弟姐妹,有出国经历。这一代人已经无法从50后60后的父母那继承什么了,所以成长中注定更多迷惘,更多找寻。
安东尼在澳洲留学时,合住的室友们来自全国各地,在一顿夏日的圣诞大餐中,齐聚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经典菜肴。而对生活美好细节有敏锐感知力的安东尼和小萱同时被西餐的清洁、严谨、创意深深吸引,并立志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西餐厨师。
为了喜欢的人去日本留学的小樱,为了配合方杰学的导演,学习了声音设计,她就像不知疲倦的小鸟,在安东尼羡慕她能过自己的笃定人生时,追逐的也不过是一场理想破灭后的虚空。不过导演却没有在短暂的青春结尾处划上残忍的休止符,坚强的小樱面对恋人的移情别恋后,喝多了睡醒了,仍旧不知疲倦地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安东尼告别了小樱后,也在影片结尾处找到了孤独的Alice。影片虽然忧伤,却不哀怨,即使青春和成长真的是疼痛难忍,可是热忱地坚持过自己的人生,总有一天我们所坚持的也会反过来拥抱我们。
人生是关于破碎和体验
在同名散文集被改编成电影之前,书籍也集聚了一波粉丝,书籍的豆瓣评分高达8.3,而电影的评分只有6.3。我想原因大概是散文的破碎形式就像是散落在记忆深处的小小明珠,承载着不同人的记忆和幻想,不经意间被点起时会偶尔发光,但经不住组成一个缺乏想象空间的完整的荧屏故事。
不过若没有书籍的背景,我倒很喜欢这部电影。结构完整严谨,配乐恰到好处,画面温馨明快,通过破碎的呓语似的的讲述,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身并不容易。一场异国求学之旅,本就处处充满着未知和挑战,一处连着一处的打工,一点一点攻克语言和学业的难关,这些细碎的困难没有经历过异国求学的人,是无法体会的。这种破碎漂泊的旅人处境,更需要的是来自家乡人的陪伴。
在陌生的环境中,所有的感官都更加敏锐,所以当安东尼进入西餐厅的厨房时,充满蓬勃生机的食物、食材的洗涤、肉片滋滋的烘烤声,伴随着交响乐的宏大声势,瞬间攫取了安东尼的精神世界,他开始被这个美妙的食物世界吸引。而以声音设计为方向的小樱,也笃定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那些虽然微弱但仍然存在的美好发声。他们用这种特殊的体验式追求,对抗着成长,实践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