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对上一篇文章《从现在开始,停止问别人“在吗?”》的进一步补充和更深入地探讨。
除了不要再问“在吗”“忙吗”这种问题然后傻等回复浪费时间之外,如何“会问问题”“会提需求”“高效沟通”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尤其在职场中,是评判一个人是否足够职业化的基本标准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不是直接问对方“在吗”,他们确实是单刀直入奔向主题,但却是这么问的,比如:
“妹子,你这里有没有关于*产品的一些资料啊,能发我不?”
“妹子,听说你这里有很多品牌资源?”
“妹子,你们部门下午要开会吗?”
……
然后,我们不得不花时间一步步引导对方说出他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你是想要*产品的什么资料,图片文档还是视频?啥格式,多少份啊,做什么用啊……”
“你是想要什么帮忙,需要什么类型的资源,线上线下?微信还是微博?是要联系方式还是要我怎么弄?”
“我们下午3点在**会议室有个小会,大概1小时,你这边是有什么需求?”
诸如此类,一般完全了解对方的意图,已经过了两页的聊天记录了才能把事情说清楚。一个人就需要耗费这么多时间,多个人呢?人在工作中真的有非常多的时间白白浪费在这些无效的沟通上!
如何高效沟通?
一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同时达到传达目的。
举个栗子,以前我还是一名小文案时,最苦逼的就是经常接到各种临时需求,突然打断工作。而这其中最让我深恶痛绝的,是下面这样的对话:
“妹子,今天忙不忙塞?”
“额,还行。有什么事吗?”内心其实是“唉,难道不忙你就不找我啦?”
“我想请你帮我写篇文案”
“是哪个产品啊?”
“**游戏的”
“这次是什么主题”内心是“求你快点一次性回答我”
“哦,是关于***的……”
“啥时候要?”
“明天吧,不一定”
……
一个需求还好,但一会是文案临时需求,一会是资料整理需求,一会是领导来的需求,光是了解这些需求的具体内容就已经花费大把时间。
有时对方也忙任务紧急实在没空,如果真的将心比心,那么一个高效的需求表达是这样的:
“妹子,你好,我这边是**产品项目组的,现在有一个临时的文案需求,是关于**主题的,大概是明天下午3点前需要哦。你看看你有没有时间可以弄一下?txt和word文档两种格式都要。谢谢啦。”
两种对话一对比,大家觉得哪种更高效?不要小看这种很小的对话,我们的工作不就是这些一个个小小的事情组合起来的吗?把每一件小事都做高效了,每天自然高效得多。
后来呢,对于一些实在没这习惯的同学,为了提高沟通效率,我专门为各类需求专门做了一个需求模板表格,把需要掌握了解的信息全都列出来。再有人来找我:“妹子,帮帮忙写篇文案塞”
我就直接一个模板需求丢过去,“先把这表里的内容都填好”,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效率,节约大家的时间。
除了工作,生活中你想咨询什么问题,道理也是一样。明明是你要咨询,不要一直等着对方花费时间慢慢引导你。你说“我很迷茫怎么办?”,有时候,我甚至会认为这样的同学要么就是不够真诚,要么就是懒得动脑。
你希望对方怎么回答你呢?对方要花大量的时候问你现在的处境、想法、困境等等来尽可能掌握你的信息才能做判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信息先展示出来,对方才能判断。
二
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信息的损失降到最低!
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信息有一个流失的过程,甲想对乙提一个需求,但从甲头脑里想出来,到甲用语言逻辑表达出来的时候,这个原来的100%信息只有60%了,乙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这个需求明确下来,信息可能只有40了,乙最后把这个需求完成出来,可能只达到甲原来目的的20%了。
然后你会经常听到这种对话:“我明明说的是这个意思,你怎么做成这样了?”“你明明就是这样说的啊,还怪我?”然后吵起来,互相埋怨。甲说乙理解有问题,乙说甲需求有问题,双方时间都耗费了,结果却不是大家想要的。
除了QQ微信,面对面沟通也是如此。无论是参加过工作的还是没参加的同学,大家自己可以回想参加过的很多会议,班级会议也好,职场部门会议也罢,有没有很多都是啰嗦了半天聊了一个小时最终也没有一个结果的?
其实问题都是出在“目标不明确,信息掌握不全”。
对于甲乙这种情况,甲应该尽可能把自己所了解掌握的信息全部梳理出来,一是节约乙的时间,二是让乙可以掌握尽量多的信息可以保证结果不会偏离预期,三是减轻乙的理解负担。对于乙来说,如果甲没做到前面说的,自己在动手之前应该主动地与甲再三地沟通、确认,避免方向错误导致返工。
而很多会议,在开始之前就应该提前邮件通知,内容注明好会议主题,时长,要讨论的模块,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要负责的事项。
如果不这样做,在多人会议当中,现场极易失控,大家不欢而散,且都觉得浪费了时间。
总而言之,高效沟通是一项可以通过有意识地磨炼而习得的技能,尽量在有限的甚至最短的时间里,把你的问题说清楚,为对方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提高效率。
这个技能会让你受益终身。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