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完美的心理策略:凡是努力就好,无需尽善尽美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被告诚过,做人做事都要认真、努力,这会使你更加得完美,会不断进步。我们鼓励认真的态度,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幸福和充实,然而,生活中却有-些人,他们对自己太过苛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求自己做到百分之百,不允许犯一点小错,不允许生活有一点瑕疵,结果常常因为对自已太过苛求而搞得身心疲惫不堪。其实,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我们固然要有追求完美的态度,但凡事努力就好,无需尽善尽美。
在我们工作或生活的周围,有这样- -些人,他们对自己定位过高,在他们看来,没将事情做得完美,还不如不做,他们从不允许自己失败,一旦自已某次工作没做到位,他们便茶不思饭不想、神情恍惚,其实这都是苛求自己的表现。他们通常比那些执行力强的人少了些灵活性,一旦他们被坏情绪缠绕,便失去工作动力,也就变得做事拖拉。
琳达是一家贸易公司的主管,已经35岁的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就如她说的:“ 连恋爱和结婚的时间都没有。”她所在的公司虽然不大,但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最要命的是琳达是-一个什么 事情都要管的人,大到公司的业务订单,小到快递的电话都要接,然而,即便如此,她还总是觉得自己做的不到位。
一次,公司的一名国外客户前来商讨业务事宜,琳达原本让公司小王去应酬,但想想还是自己亲自去,谁知琳达完全不会喝酒,经不住客户的几句劝酒就醉了,然后说了些抱怨工作累、薪水低的话。第二天清醒后,她懊恼不已,认为这样不仅有损公司的形象,也可能会传到经理的耳朵里,因为当时小王也在场。为这事,她接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一天到晚迷迷糊糊,工作状态很糟糕。
这天下班,琳达在电梯居然遇到了小王,窘迫难堪的她还是问候了下下属:“累吧,回家多休息。”
“没有主管累,那天多亏你,不然我肯定连家都回不了了。”
“那天你也喝醉了吗?”琳达问。
“是...”..琳达这才明白,原来她所担心的事根本不存在。案例中的琳达就是个苛求自己的人,因为担心自己酒后失言给自己可能带来的后果而总是烦躁不安、影响了工作,而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们周围就是有这样-些人,他们做事谨小慎微,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十分严格,总是认为事情做得不到位。因为他们太过专注于小事而忽视全局,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原因,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同时又有些墨守成规。通常情况下,过于认真、拘谨,缺少灵活性,就会觉得活得很累,更缺乏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
并且,这类人高高在上、看似完美,但却没什么朋友,人们也不愿意与之交往,这就是因为他们用完美给自己树立了一个高大形象,反而让人们敬而远之。因此,拒绝完美,凡事都不要逼自己,允许自已做不到100分,你会发现,自己活得很轻松。
可以说,一个人对自已有高标准的要求是有益处的,它能使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走。然而,凡事都有度,过度就会适得其反。对自己要求太高,,很容易让一个人对自己要求过分苛刻,而陷人极端状态,比如,当犯了一点错误时,他便会悔恨不已,甚至妄自菲薄,贬低自己;那些自控力太强的人时刻会警惕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他们会比那些凡事淡定的人活得更累。追求完美超过了一个度,心里就有可能系,上解不开的疙瘩。我们常说的心理疾病,往往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出现的。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 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就- -般人而言,对自己没有高标准的要求,缺乏自控能力,一般不容易实现自已既定的人生目标,难以获得家庭的幸福和事业上的成功,其情绪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使其行为与人生目标反向而行。但对自己太过苛刻则会带来反作用。
因此,每个人都要记住,再美的钻石也有瑕疵,再纯的黄金也有不足,世间的万物没有又纯又完美无瑕的,人也不例外。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尘不染,在道德上、在言行上都不可能没有一.点错误和不当。人总是趋于完美而永远达不到完美。因此,你不必对自已和别人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