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1

[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07)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长篇纪实小说《水竹凹》连载之107



107、新年的祈愿


   公元2021年。

   这个春节,对于小山村来说,注定是个让人难以忘怀的节日。

   小山村失去了往日的安宁和平和。

   60农场里10个土坯草棚,每天都住满了客人。

   水氏三家作坊,依然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每天都有上百人,甚至是几百人,在小山村里转悠。有来看看的,有来吃饭的,有来采购纯手工产品的,有来钓鱼的……。

   水竹、周小玲、三婶和农场里请的几个人,忙的脚不沾地。但是,她们一个个都是乐呵呵的,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疲惫。

   大年三十,他们一直忙到了晚上十点后,才缓了口气。三婶和几个聘请的妇女,都没顾上回家吃年饭。

   周小玲上了一大桌子菜。水竹抱歉的说道“对不起了,让你们年饭都没空回去了,我们就在农场吃个年饭吧”。

   三婶笑着说道“水娃啊,农场不也是我们家吗?别说外话了……”。

   几个妇女都是水竹的堂弟媳妇,打趣的说道“二哥哥啊,你是不是想把我们赶走,好早点和二嫂上床亲热啊……”。

   六、七个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个年饭。

   水竹也记不清,自己有多少年,没有享受家庭的温暖了。这是他至少十年来,第一次在家里吃了个年饭。

   晚上,水竹和周小玲两人躺在床上,都是思绪万千、感触万分。

   他们想着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经磨难,终于有了今天。两人都无法入眠。

   周小玲爬在水竹的身上,深情的说道“老公,谢谢你,你给了我一个家,最重要的是,我有了你……是你,把我的魂都勾走了……”。

   水竹也动情的说道“老婆,要说谢谢的,应该是我,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来……”。

   周小玲用她那灼热的唇,吻住了水竹。

   那夜,他们似乎有一种新婚之夜的感觉,两人久久的纠缠在一起,交融在一起。

   那是一种身心交流的愉悦,更是两个人生命彼此托付的融合。

   不经沧桑苦,谁知其中味;不陷世间情,谁知其中累;不品人间酒,谁知其中醉。

   他们在自己的家里,度过了第一个大年三十的夜晚。

   他们第一次感受着新年的喜悦,再一次体验着家的温暖。

   水竹在愉悦之中,又不免的伤感起来。

   他记不清自己有多少年没有过上这样的春节了。他也记不清,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和家人们团聚了。

   那天深夜,他把头深深的埋入周小玲的怀里,又一次像个孩子一样,失声的恸哭了起来。

   周小玲知道他想女儿、孙女们了。她紧紧的搂着他、哄着他、伴着他,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会。

   大年初一的清晨,他们在一阵阵急促的鞭炮声中起床了。

   水竹第一次按照小时候的风俗,净完手后,开启了大门,点燃了开门炮,放起了鞭炮。

   他在堂屋的正面,早已摆了一个长条的案几,中堂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案几正中放着一个香炉。

   他点燃了几柱香,郑重的举起香,口中喃喃的念叨着“祈盼新年女儿、儿子和孙子、孙女们平安、健康、快乐!……”。

   他又点着了几柱香,再次缓缓举起来,心中默默的祷告着“愿梦想早日实现!祝愿所有的亲人们身体安康、心想事成……”。

   周小玲看着水竹郑重其事的样子,她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才是她心中的家,这才是她心中的男人。

   她也洗了脸、净了手,恭恭敬敬的上了几柱香。

   之后,周小玲忙着给客人们准备早茶、早点。

   水竹则拎着一大堆东西,到村里拜年去了。

   水竹先是到了三叔、三婶家,接后,他把村里每一户都跑了个遍。

   他感受到了儿时的浓浓的乡亲,更感受到了乡亲们对自己的信任和热情。

   水竹已经感觉到了,乡亲们已经开始自觉而又热情的,跟上了自己的步伐。

   但是,在他心里,他不希望那种盲目的信任和追随,他希望乡亲们渐渐的明白“为什么”。

   春节前,水竹就在农场挂上了一块牌子“60农场培训室”,里面摆放着十几张长条桌凳。前面墙上悬挂着一块黑板。

   他准备利用春节,开始给乡亲们上课了。

   他要讲“什么是生态农业?”、“什么是怀旧文化?”、“60农场今后怎么办?”、“水竹凹村今后怎么办?”、“网络经济怎么发展?”等等。

   这些提纲提要早就储存在他的电脑中。他深知“造物之先,必先造人”的道理。

   他要开始一个一个讲给乡亲们听。用他在乡村工作几十年练就的最直白、最通俗的语言,引导乡亲们知道“为什么?”。

   不但要让乡亲们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干?”。

   同时,他在自己办公室的隔壁,单独设了一间。

   他又挂上一块毛体红字的牌子,上面显示着“60农场办公室”。

   里面已经放了几张办公桌椅,每张桌子上都配了电脑。办公室里还配备了一台打印机。

   水竹想把村里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留下来。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有了他们,农场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潜力。

   在春节前,水竹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三婶。

   他现在就是不知道这几个孩子的想法,或者是他们的家庭,愿不愿意让孩子留在农村。

   还有好几个事情,都要在春节期间一一落实。这个春节,水竹是甭想休息了。

   他从村里拜年回来后,乡亲们也陆陆续续到了农场,给水竹“夫妻”俩拜年来了。

   那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也来了。

   小山村里一共有五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三个在城里结了婚,也有了稳定的工作。

   还有二个孩子没有成家。这几个孩子,今年春节回来后,感触都非常大。

   他们早就听闻水竹的大名,那是他们小时候的骄傲,是他们的家长用来教育他们的楷模。

   他们根本没想到,一年不到的时间,自己的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他们也从网络上早就知道,自己村里出了个“水大叔”,他们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崇拜。

   当他们见到水竹时,这个“二叔”的沉稳、风趣和见识又深深的吸引了他们。

   后来,五个孩子竟然全部要求留下来,他们说了宁可不要工资,辞掉城里的工作,也要和二叔一起共建自己的家乡。

   孩子的家长们也异口同声的表示支持。

   水竹却犯难了。现在农场的状况也养不起啊。他只好让三婶出面做工作。

   三婶的工作也很难做。五个孩子执意要留下来。

   最后,三婶只得直接拍板了。留下两个未成家的孩子,其余的说好了,等农场发展起来了,到时候想回来随时欢迎。

   五个孩子只有悻悻然同意了。因为,三婶的话他们不能不听,也不敢不听。

   留下的孩子,一个叫水平,23岁,是学电子商务的,一个叫水虎,24岁,是学电脑计算机编程的。

   水竹一听也非常满意,他的下一步计划离不了这两个孩子,更离不了这两个专业。

   但是,60农场的工资却不高。三婶和几个妇女的月工资只有1500元。

   春节前,水竹给她们每人包了2000元的红包。可是,两个大学生怎么办呢?

   水竹和三婶商量了半天,最后确定两个孩子,暂时定为3000元,到年再多包点红包吧。

   水平和水虎都很满足,两个孩子的家长也一再表示“不给工资都行,让孩子跟着二叔肯定有出息”。

   第二天,他们就到农场上班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06)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06、文化元素 章雨走后,水竹就拿出三万元...
    沧桑依旧阅读 110评论 0 1
  • [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04)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04、梦想的“坯胎” 一个荒废的鸡场,终于...
    沧桑依旧阅读 108评论 0 0
  • [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02)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02、土坯茅草棚 在水竹心里,养鸡的真正目...
    沧桑依旧阅读 150评论 0 0
  • 杜宁丨春节为老英雄造像 一年365天,如果每天都過得平平安安的,那春節就可以不過了,其實我們都是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b2a585406465阅读 146评论 0 0
  • [当代基层长篇纪实小说] ( 续篇100) 水竹凹 作者:蒋春木 100、终于有了家 水竹在小山村里住了下来。...
    沧桑依旧阅读 1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