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精原细胞一代代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和美美地生产精子不同,早在子宫内(受精前两个月原始生殖细胞已全部分化为卵原细胞),在第二个月到第七个月,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到700万个,到第七个月停止分裂、相继死亡,只保留200-400万个卵原细胞(左右卵巢各100-200万),后续不再生成新的卵原细胞。此时卵原细胞生长增大,分化为初级卵母细胞,但它们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即停止了发育。也就是说,出生时,人体内的生殖细胞都是处于减数分裂停滞状态的初级卵母细胞,这也是女性一生中所有的生殖细胞。
直到女性12-13岁进入青春期后,卵子(即卵母细胞)才有了进一步发育的可能性。在排卵前36-48小时,某个幸运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卵巢内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被卵巢排出,由输卵管伞运输到输卵管。排卵期前称为卵泡期,排卵期后称为黄体期。
所有的卵子都被颗粒细胞(为卵子提供营养并分泌性激素)包裹,也就是说卵子在卵泡内发育,卵泡的发育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腔前卵泡、腔卵泡、成熟卵泡。
原始卵泡:体积小、扁平、结构简单。
初级卵泡:颗粒细胞增殖,体积变大,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间出现透明带,颗粒细胞通过间隙连接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并通过间隙连接发送化学信号使初级卵母细胞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腔前卵泡:颗粒细胞大量增殖,形成卵泡膜,卵泡膜细胞有黄体生成素的受体,与黄体生成素结合生成雄烯二酮,并传送给颗粒细胞转化为雌激素,此时雌激素水平迅速升高。
腔卵泡:颗粒细胞产生的液体形成腔体,腔体推动卵泡边缘,使卵泡体积增大。卵母细胞与周围的颗粒细胞突向腔体形成卵丘。随着腔卵泡进一步发育,腔液体积增大,卵丘和卵子从卵泡壁分离,在腔液中浮动。
在月经周期中有多个卵泡发育成腔卵泡,但只有优势卵泡可以发育成熟,其余卵泡和其中的卵子通过闭锁过程衰亡。一个月经周期中,人体通过闭锁失去15-25个卵子。
把初级卵泡当作第一天(也就是经期第一天),第十四天成熟卵泡膨胀,从卵巢侧面挤出,卵泡中的酶打破了卵泡壁和卵巢壁,卵子离开颗粒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与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均等的次级精母细胞不同,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前者拥有几乎全部细胞质,后者一无所有萎缩死亡。
卵子离开卵巢后,卵泡塌陷发育成黄体,颗粒细胞变大产生了更多雌激素、孕酮和抑制素(抑制垂叶前体分泌促卵泡激素FSH),如果卵子未受精,黄体经历细胞凋亡的过程衰亡(因黄体分泌的激素抑制FSH、LH分泌,而后者维持黄体生存)。如果卵子受精,黄体继续存在(胚胎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结构类似LH可使黄体存活),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维持子宫内膜。
50-51岁时女性经历绝经,到更年期时月经完全停止。此时卵泡和卵子都经历了闭锁,失去了对大脑分泌的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的反应能力,即卵巢衰竭。
从700万,到400万,到每月失去15-25个卵子,女性一生约排出500枚卵子,只有万分之一的幸运儿能逃离卵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