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经常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比我年轻,今天对大家说这段话,是因为我离开学校已经22年了,看到你们,就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精英一浪接一浪”,虽然羡慕你们比我年轻,你们的机会比我更多,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我学习。
一个多月前,罗胖在深圳“春茧”的《我们的2016》跨年演讲晚会上说的一句话犹在耳畔,让身边许多朋友真正感受到了寒意,那就是现在乃至未来,终身学习是人类必须接受的现实。昨晚,我在新洲村和几个朋友吃饭,发现一个电单车拉客仔,把身边的一俩俩共享单车全部踹倒,他的心情我能理解,共享单车的到来,让许多人一夜之间失业。我朋友气愤不已说道:成千上万的车你踹得完吗?这种人心胸太狭隘了,谁还敢坐他的车。
是啊,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发泄不满了,这是一种无力被动的表现。未来一段时间,仍有许多岗位和职业都将被取代,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要让自己很好活下去,必须要思考你如何与这个时代共成长。
2016年5月的一天,我在龙华讲课,中午休息的时间,跑到马路对面新开的一家书店溜达,突然发现了一本书,我利用午休的时间几乎是一口气把这本书浏览了一遍,下午回到办公室,再次从书架上抽出这本书仔细阅读。其实这本书早就在我的书架上静静地趟了几个月,因为我实在无法从众多的众筹类书籍判定出哪一本更好。看来,书也是讲缘分的,这本书正是北大杨勇老师写的《中国式众筹》,不是说写得有多好,而是他的“利他”精神和实用性真正走进了我的内心。
两年前,我在深圳发起了众筹一家独立书店-微微书吧,当时就是因为好玩,在一群书友加驴友的“挑唆”下,我们就开干了,没有模式没有参考,我们摸着石头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每一点创意都是在实践中或跌倒后被逼着想出来的,当我接触了《中国式众筹》这本书,感觉就是为微微书吧写的教科书,因为太符合微微书吧的模式了,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创新。
2016年10月,我报名参加了在北大举办的中国式众筹首席架构师培训班,成为一名第六期的学员。在最后一天的小组分享会上,我说了一段话,你们可能是因为抱着学习了解的目来的,而我已在暗夜里摸索了两年,这次培训对于我就像当年玄奘去西天取经,历经十七年九九八十一难,跋涉5万余里路程,当看到了天竺国那烂陀寺的那道晚霞的一刹那,两眼不禁热泪盈眶,我和玄奘当时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既然自己是受益者,更希望有更多人通过学习中国式众筹,掌握其精髓应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事业当中,有个误解并不是自己一定要去创业才可以学众筹,中国式众筹的理论其实就是一套方法论和思维模式,可以应用到你的方方面面。古人云,学习了好东西,要及时力行,如果不力行,只是一味的向别人宣讲,无异于长自己的浮华,最后你又如何定位自己呢?。原文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北大学习取经回来后,我利用微微书吧的场地,先后在三家微微书吧做了三场关于中国式众筹的线下分享会,有超过百人参加了分享会。基于微微书吧社群,发起了21天阅读原创挑战活动,目前该活动已经坚持做到了第四期,每一期都有几人到十几人参加挑战,大部分人都能坚持完成21天的阅读挑战,能坚持几期的群友也不在少数。其实,坚持原创挑战的群友实属不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请你们为不甘平庸的自己点赞。
同时,我也要为自己点赞,不但我每天陪着大家一起参与挑战一起阅读一起写文章,同时每周平均要接待五位朋友与他们一起聊项目和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几个月下来,认识了更多有梦想不甘寂寞的朋友,接触到了其他领域许多好项目和不太好的项目。同时,利用自身行家身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倒逼自己不断自我学习。
2016年末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6000人新中国合伙人年会现场,我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式众筹优秀布道奖,要知道在全国八百多名架构师中只有三人获此殊荣,虽然没有一分钱奖金,但获得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他认可了你做为一名众筹架构师的付出,我为此感到傲骄。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断学习更是一种修行态度,每个走在路上的人,祝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恐慌不纠结,不贪不嗔不迷不急,从心而为。最终,遇见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