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打卡 6《中学地理学科大观念的概念辨析及构建路径》

作者:苏小兵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3月第42卷第3期

【摘录与思考】

1.学科大观念

我:初见学科大观念一词,立刻想到的是地理学科大观念是不是就是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地理核心素养?网络搜索下确实有专家说到大观念和大概念。大观念指向核心素养。

我:大观念是民众版大概念?更易于接受?我这样理解!

2.学科大观念基本特征

(1)心理化

        学科知识心理化即将学科知识恢复到它所抽象出来前的原来的经验,以帮助学生在抽象的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间建立联系。

(2)中心性

      学科大观念居于学科核心位置,指向学科核心概念。

      自然地理领域,其学科核心概念主要表现为能够解释较大范围的一系列相关现象的有组织、有结构的理论、原理、规律、模型;人文地理领域则主要表现为对不同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抽象,能够用于一定范围相关人文地理问题或现象的判断、解释、预测的指导框架。

现象-原理-人类活动关系

影响山地水土流失和河口三角洲的主导演化机制是流水作用

(3)整合性

      学科大观念所指向的学科核心概念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这种结构化的知识是与之围绕相关领域的核心问题,将处于不同大小、层级的学科概念或要素建立联结的概念框架。

      地理大观念:地理教师从启发学生与已有经验、真实世界建立联结以及指导教学实践的视角,对处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的地理学科概观 念、地理要素间的抽象关系(通常表现为一些基本的人文地理问题)的一种情境化的理解,是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养成的用于解释一定范而围的地理现象、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心理框架。

      地理教师从启发学生与已有经验、真实世界建立联结以及指导教学实践的视角,对处于地理学科中心位置的地理学科概观 念、地理要素间的抽象关系(通常表现为一些基本的人文地理问题)的一种情境化的理解,是要求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养成的用于解释一定范而 围的地理现象、解决具体地理问题的心理框架。

        地理学科大观念对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明确教学内容,在碎片化知识点、较小的地理学科大观念间建立联结;

B.将教学内容核与学生已有观念(经验)及真实世界建立联系,的 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解释或重新认识真实世界的地理现象、地理问题;

C.启发教师从不同角度重新思考他们所教授的地理学科内容,为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百度—联结:

联结是在先天的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后天完成的,联结的对象可能会因环境不同而不同,但联结这一功能的后天形成是水到渠成、不可逆转的,是神经系统后天发育的必然过程。联结是通过联结纤维将样本、丘觉连成功能一体,联结纤维是先天存在的,并在后天的联结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生长发育到定形。遗传性和联结性是人类意识的本质特性,人的联结性进化地极为彻底,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

3.

百度—迭代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例:

我:流水侵蚀的另一种形式溯源侵蚀呢?

我: 更复杂了?概念很多,在一个知识模块里向学生呈现这么多的概念还要学生理解掌握挺有难!单元教学到底想达到怎样的促进教学的目的呢?!只能说大概念念下的单元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核心概念,为本部分教学服务。

      除学生经验和教师经验外,教师也可以参考对书籍、景观照片、影像资料其他教学资源所提供的来自真实世界的例子,然后,在将这些例子与学生的经验或教师自己的经验建立联系的基础上,建构出相关的地理学科大观念。

设计地理学科大观念的内容进阶的建议:结合地理问题情境,地理学科概念。

4.指向学科大观念的教学设计建议:

整体化;真实情境;问题式教学;适当嵌入用于诊断学生认知过程的真实性评价任务。

我:看了两遍,不,应该是3-4遍本文,反反复复前后翻看,总用时近3个小时,还是觉得挺难理解的。无论是大概念还是大观念,都是对学科知识的深化,是学科本质的内容,学生会举一反三能说明他已经理解或掌握了学科的大观念吗?

还需学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