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方法论的一点分享

    孩子们你们一定以为我疯了,像我这种大学时期一睁眼吞午饭,把'懒'点到Lv:Max的小鲜肉,居然在一个静谧安详的周六清晨起床,坐地铁去参加一个从上午九点,一直到晚上六点的培训课程!

   那就是 '产品经理三节课'!

   主讲人布棉现在是学而思的产品总监,一个特别幽默而给力的老师,我以下分享的方法论,是根据布棉老师的授课内容,在我个人的理解下分享出来,大家伙姑且一看。

    1.  三个禁忌短语

         别人都能做

         '这个功能淘宝能做出来'

         '这些数据58都能提供'

         当产品经理拿着需求这么去和开发说话,潜台词就是'这个功能XX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

         很多开发狂翻白眼,心里的os应该是这样的:你丫也不看看人家的程序员给开多少钱,人家有多大的研发团队,多少技术大牛,就咱和咱司这小胳膊小腿的,行吗?

         别人都能做的事情,你的程序员未必能做到,或者以如今的团队规模,要付出巨大的时间代价才能完成!

        好好沟通,不要简单地,强行要求程序员去做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换种说法,效果会好很多。

       '你不觉得XX的这个功能很棒吗?‘

       '的确不错。’

       ‘我知道你的技术很牛叉的,要是让你来做的话,能做成什么样呢?'

       '那些附加功能不敢说,核心功能还是能做到的!'(自豪状)

      'ok,那就够了!'

       我认为

       千万不要把这个短语当口头禅,它很容易带来一种对立的情绪。当你说'我认为'的时候,其实

就是在说:'劳资要把自己的想法灌到你脑袋里了,你给我好好听着!'

        听众下意识地会提高警惕。

        这个很容易

        这个真的很容易吗?

       你清楚为了完成这个'很容易'的功能,开发需要做什么吗?这句话会让开发觉得自己的劳动受到侮辱,尊重彼此,容易不容易,不是你说了算的!

      2.  需求分析的六个步骤

          假设有一个拥有无限多食材资源的公司,想要做一个在线食材贩卖的APP

      

           一.  目标人群和行为分析

             1) 谁需要买菜?(大学生,白领,老头老太太,家庭主妇,保姆......)

             2) 他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买菜?(大学生要去日租房自己做菜,老头老太太为了做饭....)

             3) 买菜中遇到什么问题?(没有想买的,菜价太贵了,不知道该做什么?)

             4) 现在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给出更优的解决方案吗?)

            你解决问题的更优方案,最好从三个角度出发

             时间(比如我的产品,配送的用时更短!)

             空间(我的产品能让你买到美国的东西,跨越了空间)

             金钱(能让你更省钱)

           二.  确定影响面

              1)  各目标人群的规模有多大?(需要市场调研,想要去日租房自己做菜的大学生有多少呢?)

              2)  是偶发还是频发?(这个行为发生的频率如何?大学生要去日租房做菜,应该是一个偶发事件,不像三餐买菜那样有固定的高频率)

              3)  你最熟悉的用户群是谁?(这些用户那些是你最熟悉的,或者说,最常见的)

              4)   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你目标的用户,能给你带来多少收入?是奢侈品这样的高arpu,还是滴滴打车这种负的arpu?)

              三. 目标人群特征分析

                1) 基础属性(不因主观因素而改变,年龄,性别,职业等等)

                2) 社会关系(有木有孩子,有木有宠物,父母情况,同事情况)

                3) 消费能力(月收入,月消费等等)

                4) 心理特征(如对高端用户,追求高品质,这时候针对他们的奢侈品贩卖,就不要出现什么几折优惠,原价以灰色拦腰线字体显示在现价旁边,这么显low的设计)

                5) 行为特征

                举个栗子:(布棉老师的大栗子,很香甜)

               赶集网(布棉曾经在赶集网任职)里有一类人,那就是酒托!(不懂的自行百度),以酒托为栗子,我们做一个人群特征分析。

               基础属性——年龄:18—30岁        性别:女            职业:?

               社会关系——?

               消费能力——?

               行为特征——经常向大量用户发信息     信息量很多重复    主动给QQ或微信邀请线下 交谈     长时间在线    绝大部分信息发给男性用户   回信很快   发出有暧昧语句的信息......

               根据这些特征分析,赶集网 可以定位找到酒托,有趣的是,他们并没有把酒托账号删掉,而是做了一个黑匣子,酒托账号照样能发信息,但全部信息都会进入黑匣子里面,不会发给其他用户。

            四. 场景强化, 需求采集

           

                设想出具体场景,采集需求,比如:对于中产家庭想要为三餐买菜的情况下,有哪些需求。对于中产家庭想要举办家庭宴会的情况下,有哪些需求?

              

             五. 最需要解决的一到三个需求

             

                这些需求中,哪些是最需要解决的,提炼出来。在产品的第一版中,千万不要妄想满足全部需求,请提炼出核心来!

                核心需求要紧紧围绕目标用户,符合他们的三观。

             六. 总结用户和卖点

            

            

                 根据你总结出的需求,设想出典型用户场景,提炼卖点。注意,是典型用户场景,而不是第四步中发散出的场景。

                 典型场景: 想要给老人小孩买进口的鳕鱼,网上买担心坏,超市又买不到!

                 卖点: 能提供真正进口食材   快速运达  

                  在常见的需求文档中,有一种类型是老师非常批判的,那就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巴拉巴拉巴拉,请看下表

              (一个从某咨询网站拔下来的表格)

                咨询网站的图表并不一定真实(事实上基本都有加工!)

                其实不需要多少图表,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把用户和需求理清楚就够了!

                在确定了需求之后,下一步就是

      3.  流程图

              
               一.  又一个栗子  

               接下来要梳理流程。我们以常见的ATM机为例子。我们用ATM机取钱,有两种情况,一是使用了光大银行的ATM,二是使用了非光大银行的ATM。

                 看到了没,两种ATM的流程,在最后正好颠倒,一个是先吐卡,一个是先吐钱。两者各有利弊,并没有上下之分,先吐卡片,就防止用户把银行卡落在原地,甚至可能被盗刷。但这样一来,想要办理另外的业务,就要插入卡片,重新走一遍流程。

                 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你要什么,来确定流程图,你是想防止用户被盗刷,还是想让用户操作更方便?

                 但有一点,尽量不要把风险转嫁给用户

      

             梳理流程

                我们需要模拟用户的使用过程,比如购买,列出购买的过程。

               以此为例,我们要进行角色功能划分

            

              划分了角色之后,非常方便我们理解产品功能对应的用户。

            

             确定核心流程,随后确定细节流程。

                怎么判断是不是核心流程呢? 在使用你的产品时,任何躲不过去的流程就是核心流程,比如我们的购买这个行为,必须点击下单,那下单就是核心流程,但查看评论就可以躲过去,那就是细节流程。  

                核心流程做流畅了,产品起码60分!

                细节流程必须能

                回归核心流程: 细节流程不能独立分割,而是在操作后能回到核心流程,比如我查看评论后,能回到查看详情,或者进入下单。     

                确定影响角色: 确定你这个细节流程,都影响什么样的人比如我评论流程,影响了确定收货后的用户。然后推导用户可能需要的功能点。

            核心指标是什么?

           

               核心指标一定要是数字可量化,可执行,或者有一定计算公式的,一般核心指标有一到三个。

                核心指标有利于我们掌握核心流程的表现情况,方便优化,迭代和试错。

               比如购物流程中,我们可以把'下单率'(对应下单模块),‘支付成功率'(对应支付模块),'回头客数量'(二次或多次购买该产品)当做核心指标。


     4.  如何做减法


                在发散出这么多需求,想到这些功能,要做这些效果之后,我们如何做减法呢?

                与用户群没有直接关联的,砍掉!

                长远来看,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砍掉!

                现在不需要,可能很久后才需要的,砍掉!

                没有足够用户之前,没有效果的,砍掉!(就像一些活动召集的app,第一版是没有   c2c的,所有活动都是B端在召集,因此没有足够用户的情况下,不急着让用户发起活动。)

                用户需要学习才能看懂的,砍掉!

              

      5.  产品感训练法

              

                   体验与思考其他产品(体验产品和功能,思考用户和需求,可以参照上文的需求六法)

                   寻求解决方案(梳理其他产品的核心流程,寻找各种可行性,找到最佳选择)

                   细节与试错(试着画其他产品的原型图,确定交互细节,进行有条件的试错)

               找到100个产品,重复上述一百遍!

                   推荐产品三节课的官网,上面留的作业很有意思。

                  (上述是整理老师的听课笔记产出的结果,再次多谢布棉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

                                                                                          曹广言

                                                                                          TCL通讯MIE产品经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