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很难得的一个晴天。
今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一、节气简介
霜降(Frost's Descent)又名严霜、霜刀、霜剑。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中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二、节气物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一候:豺乃祭兽。“豺”指豺狼。霜降时,豺狼捕获猎物后,将猎物陈列在地上,然后吃掉。这就像人类用收获的新谷祭祀上天一样,豺狼这样的行为好像在感恩天地“赐予”了它们食物。
二候:草木黄落。草木开始枯黄败落,叶落归根。树木和种子将在严寒中等待来年春天的召唤,在雨水二候重新萌动。
三候:蜇虫咸俯。动物、植物在为过冬做准备,北宋黄庭坚的物候诗说:“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木落、闭关是植物、蛰虫应对寒冬的方法。蛰虫在秋分二候用泥土坯户,封堵洞口,霜降三候开始冬眠,立春后开始蠕动僵硬的躯体,在惊蛰时,启户而出。

三、传统习俗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同样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1.习战射。古人认为,“霜”是杀伐的象征。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之气,自汉代开始,古人就在农历九月讲习兵事,操练比试射箭,进行围猎活动。清朝时,每年秋季,皇帝都会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演练骑射。这就是木兰秋狝(xiǎn)。“木兰”是满语,翻译成汉语是“哨鹿”,就是捕鹿的意思。
2.饮酒赏菊。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正值赏菊的好时节。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3.登高远眺。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4.进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四、饮食养生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天气将由凉转冷,应注意防燥、防寒、防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1.霜降四防。一防秋燥。霜降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二防秋郁 。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秋季养生防秋郁可多看喜剧片,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 三防湿邪。秋天的雨水多,要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水肿或腹泻。应该多吃莲子、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四防秋寒。霜降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2.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3.滋阴润肺宜“平补”。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
总之,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天凉夜长,人的食欲大开,夜里休息也舒服,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容易超过热量消耗,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所以,这时候的人们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