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教授的中文译名叫菲利普·津巴多,是一位世界级的心理学大师。他有两项非常著名的研究,第一项被改编成了电影,那就是“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为了研究环境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甚至让一个“好人”变成恶魔。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电影,今天我们主要说的是另一项,由津巴多教授提出的——“时间观理论”,也叫作津巴多时间观或者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津巴多教授在书里这样说:“决定命运的不是性格,而是你独一无二的时间人格。”
所谓“时间观”就是这个“时间人格”,它指的是一个人看待自己人生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
津巴多认为,在生活中一个人做出怎样的选择,归根结底背后都取决于TA有着怎样的时间观。
津巴多的六种时间观:
1、积极的过去时间观
2、消极的过去时间观
3、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
4、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
5、未来时间观
6、超未来时间观
下面我们一一来解释,按照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顺序,我们先看看前两种以【过去】为导向的时间观。
第一个是积极的过去时间观。
特征:
拥有这种时间观的人积极乐观、内心温暖、充满爱心,能够在过去的美好中汲取能量,活得满足又快乐。TA们往往聚焦于过去美好的回忆;喜欢收集整理过去的照片、纪念相册,清楚地记着和参加纪念日活动,怀念过去和童年。
代表人物:动画人物“小丸子”她说“幸福就是虽然贫穷,但是大家都很健康啊。”
另外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消极的过去时间观。
特征:这种时间观的人回顾过去,会感到经历的一切都很糟糕。活得非常消极、不快乐、郁郁寡欢,同时也很容易有自卑、迷茫和怀疑人生的情绪出现。能先想到的都是一些不快乐的回忆,要么沮丧,要么悔恨,可以用难过、不愉快来概括。
代表人物: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在去世之前曾刻在墙上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两种以【过去】为导向的人,共同点是更倾向于不断回忆过去、更守旧,更传统。TA们不喜欢创新,喜欢维持现状,因此也会失去很多突破和体验的机遇。但也因为TA们不给自己太多冒险的机会,对于TA们而言压力和焦虑感都不会太强烈。
接下来我们看两种聚焦在“当下”的现在时间观,分别是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和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
先来看看享乐现在时间观,这类人具有的特征:
“及时行乐,及时满足”,喜欢刺激和冒险,不喜欢自我约束。
能够享受当下,可以不去想未来,放开去玩,并且玩得很快乐,还能带着你一起玩,比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用一句诗来描述就是“ 人生得意须尽欢”。
代表人物:加菲猫,加菲猫说过一句对享乐现在时间观描述非常恰当的话,它说:“今天吃得下的,千万别留到明天”。
另外一种以现在为导向的时间观,就是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
那什么是宿命主义呢?就是“我命由天不由我”,TA们认为人的一生早已在出生之时就注定了,无法改变自己的一生。
举例:比如你考试考了很多次都没有通过,非常难过,别人安慰你的时候会说:“这能怎么办,这都是命啊。”这一句话就否定了你努力的价值。或者当你的性别是女性,你可能会经常收到什么样的建议呢?就是说你要找稳定的工作,你要岁月静好,你要早点找个人嫁了。
这种传统价值观就是宿命主义,认为女性生下来就是注定要成为这样的人,努力没有任何意义。
表现形式:认命、停止努力或放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时间观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因为很多时候人们会把一个人的成功归于“命好”,失败归于“命里没有”。
共同点:能够做到全身心享受当下和安慰自我,但欠缺规划和想像未来的动机,容易被短期利益诱惑,从而渐渐失去用行为改变命运和未来的机会。
最后我们来看以【未来】为导向的两种时间观:未来时间观和超未来时间观。
首先是未来时间观,这类人具有的特征:
喜欢把眼光放长远,擅长做计划和延迟满足,并且相信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目标。
能够乐此不疲地锚定计划、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实现更高目标。也就是我们说的“自律”和“长期主义”。
可能会走到比较极端的阶段,可能会认为停下来享乐就是浪费时间。
特别容易焦虑,因为总是盯着未来那个还没达成的目标,很难在当下就感受到快乐,玩得也不尽兴。
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努力、目标不够高远而愧疚。很多时候也会为了未来成就牺牲当下的快乐,忍住各种吃喝玩乐,甚至是牺牲掉和好朋友、爱人、亲人共处的时光。
再看另一种叫超未来时间观。什么是“超未来”呢?就是“来世”、“转世”,所以一般有宗教信仰的人就是超未来时间观者。
特征:TA们会认为,我此生此世做的事情是为来生服务,会相信轮回转世。
以上就是津巴多的六种时间观的粗略说明。其实我们的很多行为看似是单一事件,其实背后和时间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我们的健康程度、恋爱和婚姻、财富的积累甚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小选择,背后都有着时间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