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付出超常的时间,最终碌碌而无为
我总是担心,单纯一直地做事,却一直没有提升!
就像有的作者,写了几百万字,还是个字匠。就像楼下老爷爷下象棋,多年后,还是个臭棋篓子,吹胡子瞪眼,嚷嚷着悔棋。
也许你在某一领域付出了很多,结果根本比不过人家。
“10万个小时定律”,可很多事情,并不是付出了很多就能达到想要的。
“我很害怕付出很多,却并无提升!”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陈奇雄在经理竞选中落败。他感到十分委屈,找领导哭诉:我在公司 12 年,没日没夜,天天加班,连周末都会去拜访客户,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么努力,为什么我只能当一个小小的主管。领导冷冷地对他说:“你的工资不是按照你的'努力'来计算的,这更不是作为你升职加薪的理由。”
不是惧怕付出,是怕付出无应得的回报。最怕付出超常的时间,最终却碌碌无为。
到底如何从单纯量的积累,而提升到质变,或者快速的质的进步?
很多的努力,其实是在偷懒
有个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刻苦,在图书室一呆就是一下午,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学习别提多认真。可就是考不过英语四级。就找老师哭诉。
老师也不明白,这样一个努力的学生,为什么,几次都无法通过考试?
原来,这位学生看似刻苦,其实到了图书室里,没有直接学习,而是先各种“准备”。玩起了微博,耍起了手机,再看几个段子,乐呵半天。一整天呆在那里,真正学习的时间却并不多。
笔记记得格外清晰认真,却是因为怕背诵的苦,而逃避性选择认真的记笔记。你是学习啊,还是练字呢?等记完笔记,回去后却又不看。就像大家看到有意义的文章,收藏起来,准备以后好好研究下,却很快丢在了脑后,再也没有打开过,收藏即冰藏埋葬。
就像是有人说着健身,可在健身房里面,各种拍照片、发朋友圈,说着自己在努力健身。他们却没有做过多少的运动量。
努力是给别人看的!一种虚假的勤奋。看似努力,实则在很多地方都不自觉地偷懒。骗了别人,刚好也骗过了自己。
质变的提升,需要在关键地方下功夫
吴军老师讲过,在谷歌工作的工程师中,外国的工程师是中国工程师产出的3倍。
也就是说,出工不出活!
吴军老师分析说,很多中国的工程师,虽然看似也非常忙碌,但都是忙碌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面。联系人,发邮件,这些事情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真正有效做事的时间却不多。经过培训,事分轻重缓急,要事优先。
找到最重要的事情,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上面。结果中国工程师的效率也很快提升上来。
为什么,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太好的进步?
在辩证逻辑中,量变最终是会达到质变的!之所以很多人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达到质变的提升,就是因为总是花大量时间做事情中最容易的环节。经常以“准备”的名义拖延,看上去很忙,但事情没有任何进展。
有学生问刘媛媛,怎么提升成绩?刘媛媛说,你不会的知识点搞懂了吗?答没有。你做错的题整理了吗?答没有!
提升学习成绩很简单,就是把不会的搞懂,把做错的弄对就行了。可是很多学生畏惧难题。做题时经常做已经会了的,复习已经掌握了的,不会的却投入很少,那怎么提升?
在工作中,我们也有很多的知识、技能要学习,有很多能力需要提升,可是我们真的花时间、精力去搞懂弄明白了吗?
所以,并不是付出没有回报,而是没有在正确的地方上下功夫。总是呆在舒适区,重复一万遍,只是熟练了已经会的。就像是在原地踏步走,看似很用功,实则做无用功。
量变到质变提升的本质
想要达到质变的提升,很明显了。就是在关键节点上面的努力,并取得结构性的变化。
比如知识结构的优化改变。你不仅仅是学习零散的知识,而且对知识进行整理、联结、压缩、提炼,成为知识结晶体,形成知识系统,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比如能力方面。不是知道怎么做,而是通过练习,把那些很难做到的事情,做到了、熟练了。英语能够流利讲出来,编程很快速的编写程序,工程师能够运用知识熟练解决工作的各种复杂问题。
比如你去接受一个复杂的项目。为了完成这个项目,你可能学习很多方面的知识,大量能力的锻炼。这样终于做成项目后,你所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
从量变到质变,不仅仅是学习、练习,还有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甚至面对复杂困难问题的跨学科类知识的综合性运用……这样取得真实的积累,质变的进步。
听人说,“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却没有改变这一生”。因为他的知识太肤浅了,面对着问题,根本用不出来,也做不到。停留在肤浅的努力层面,凭白地虚耗了时间、精力。
怎么做
1、正确的方向
什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做选择的能力!
成功无非是把对的事情做对。而对的事情是一个人的选择能力。
对的方向上努力,每一步都算!无非速度的快慢。而如果方向偏离,越勤奋,离目的地越远。
越有方向的人,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学什么、积累什么。
没有方向,那么茫茫书海,读哪类书?为什么而读书?你就是天天读书也是漫无目的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找到我们的生命方式。我们的职业发展,要先找到方向,做好规划。
2、量变的积累,扎实的基础
量的积累是质变的前提。任何领域想要发生质变的升华提升,都需要足够多的量变积累。
《复合效应》的作者达伦·哈迪说过,结果并不是大事件的总和,而是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的小事情,将平凡的人和非凡的人区分开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扎实的基础。
太多人做事,总想着找捷径,所以倾向于快速学习新知识,反而疏忽了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我看到别人讲标题的写法,没怎么研究明白,就立刻学习什么新的写作技巧去了。旧的知识忘记了,新的知识也没有学好。贪多嚼不烂,地基没有打好,匆忙建的楼房后来一下子就坍塌了。
而那些看上去总是问“愚蠢”问题的人,总是在坚持到完全掌握的人,他们能够在长期有着更大的进步。开始时进度慢,但是越到后来,进步越快。
知识的积累,你不要用线性的角度看,它的积累发展是指数性的。也就是说,刚开始进步缓慢,看不到什么变化。可随着学习与积累,一旦超过了某个节点后,你提升得越来越快,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提升,质的变化。
大浪淘沙,专注基本知识的夯实、能力的精通,你的进步终将一日千里,进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而投机取巧的人,则很快被人遗忘。**
3、享受专注
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其专注力。
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思想、身体和精神都投入其中,让学习平衡而持续。
我们普通人学习做事,一看到难题就不愿意做了,哪怕坐在那里学习、做事,可百般不情愿。一会喝点水,一会看看手机,一会聊聊天……真正投入到做事的时间是很少的。
我们也天生就喜欢分心,生怕错过身边什么重要的信息。
而天才专注程度是可怕的,别人做起来很费劲的事情,他们能够全情投入进去,各种问题思考起来,经常是忘记了时间。这样的一种白热化的状态,高效的进步。
你专注10分钟,是别人懒散学习一个小时无法比拟的。你专注一个小时,是别人一天都赶不上的。你在专注中产生心流体验,你更加热爱做事,而且你经年累月的专注下,所增长的能力,创造的价值,最终别人只能惊叹你是天才。
吃墨汁很香的陈毅元帅,发现镭而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他们都是高度专注的代言。
专注是一种让你成为天才的能力,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进行训练的。
4、给自己找一个项目去达成
用项目来促进学习,越是挑战性的项目,带来的进步越大。
这样你的学习、做事,是非常功利的,进步也是最快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毕业后,拉开差距的一个关键原因。
贝尼斯定律中讲过,人70%的成长来自“工作中学习”,20%来自“向他人学习”,10%来自正式培训。
所以,有人学习、以及做事,为什么没有真实的进步呢?可能只是停留在学习上面,而没有真实运用知识、技能去做成一些事情,达成一些目标,完成某个项目!
学习不是目的,通过学习而做成事,这才是目的。
根据项目来学习,你做事是积极主动的,而且都是在困难节点上面下功夫,进步速度是惊人的。
简化总结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付出了努力,却没有达到水平、能力的质变提升?
因为他们的量变是停留在舒适区里面的做事,重复地做无用功,做着一些低效的勤奋。
真正的质变的进步是通过量变而带来结构性改变的。
选择一个方向,扎实地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做事时尽可能专注,达到身、心、意全情投入的心流状态。并尝试在具体的项目中,运用所学,解决复杂问题,锻炼起真正的才干。然后耐心等待成果的到来。
质的提升进步,来自于日常的微小的积累中。我们在学习、工作时,要明白怎么加速我们的质变,从单纯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提升。用质变的努力,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