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EPF企业过程框架

前言

本人野路子出身,在过往的经历中都是自己摸索着学习,并没有建立体系化的能力框架,也因此往往过多关注具体的技术细节,缺乏体系化方法论支撑。之前也曾尝试去学习“金字塔原理”、“平衡计分卡模型”、“TOGAF”等框架性内容,但都因缺乏框架性意识且内容超出自身固有学习舒适区,最早不了了之。而作为咨询顾问,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场定位的转变以及大数据知识的普及,之前在数据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逐渐褪去,个人职业发展也遇到了新的瓶颈,恰巧最近工作中也发现这些框架性内容并非自己之前理解的那样“无用”,反而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目前的很多工作提供了指引。因此,在这里向各位朋友分享一些自己目前正在尝试学习的咨询方法论与实践,在大家的监督下不断成长突破!

IBM EPF概览

当企业进行IT系统建设或数据资产盘点时,一般会从业务流程的梳理开始,明确具体的业务流程边界,而一个好的流程框架应具备业务覆盖面全、体系结构严谨、反映业务逻辑、体现业务差异等特点。 EPF(Enterprise Process Framework,企业过程框架)是一套用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梳理的方法论,通过对业务流程框架的梳理来支撑企业业务成熟度分析、信息化依赖分析、信息化分布分析、业务流程的IT系统支撑优先级分析,指导企业组织架构建设和分工、IT规划、数据资产盘点。

               

           

EPF五级流程 EPF共包含L1-L5 五级流程,从L1到L5层层分解,L1-L4为流程模块,L5为具体流程。

其中: (1)L1级流程:为业务价值链,是业务流程的主干; (2)L2级流程:为运作模式层面的业务子流程,因场景不同而差异化; (3)L3级流程:为实现运营模式所需的业务能力与业务活动,与具体的IT系统不相关; (4)L4级流程:描述业务与IT系统的交互过程/工作流; (5)L5级流程:基于特定IT系统的,记录用户在IT系统中的具体操作步骤/详细规范。

流程建模方法 具体流程建模的方法包括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其中: 自上而下建模,需要有清晰的level0框架作为输入,首先构建流程全貌,然后层层分解到细节流程。其能够建立流程体系的全貌,容易检验和修订,可以避免流程的重复、重叠和不能进行连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流程的共享和复用。 自下而上建模,从细节流程入手,然后挑选、合并进行处理,然后生成上一级流程。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我们一般选择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上而下建立流程高阶框架,自下而上进行流程匹配,识别出和高阶方案的矛盾,制定新流程,或者调整流程高阶方案,从而兼顾流程的完整性和业务场景的选择。 具体流程框架构建过程 第一步:梳理业务场景模式 从客户细分、销售路径、销售模式与产品类型等关键业务维度分析独特业务场景和模式。

第二步:甄别核心业务能力 业务价值链与管理层次链两个角度,甄别与结构化各环节核心业务能力/流程。

第三步:搭建差异化的流程框架 综合各业务场景,搭建核心业务流程框架,到L4级流程模块(即业务能力/活动级),并针对不同业务,有选择性地进行流程标准化和集约化规范设计。

第四步:定义L4级流程能力 对L4级流程模块业务目标、输入、输出、主要活动、关键业务逻辑规则、IT系统进行定义,形成L4流程清单。

L4级流程要素(报销流程示例)

L4流程清单示例

第五步:L4流程串接 以管理诉求与业务痛点为主线进行跨领域端到端流程串接,直观展现端到端业务活动全景,突出业务主线,明确业务活动关联关系,形成总体业务视图。 第六步:展开L5级业务流程 4级流程(流程模块)可进一步细化至5级流程(流程图),并通过标准化符号和规则,形成包含活动、时间、参与人物/组织、输入/输出、工具载体5个维度的标准化业务流程描述。

EPF的Owner一般都是业务人员,而不是技术人员,所得到到L1-L5流程图,也都是站在业务角度的思考当前的流程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不是系统设计和系统交互逻辑。   金子说数据后台回复“EPF”下载EPF企业过程框架方法论相关学习。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