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天然矛盾
你的写作过程是先有内核,向外发散,有了框架,形成文字,做排版呈现。读者感受的过程,顺序是相反的。他先看到了你的排版呈现,阅读你的文字,遵循你的框架,最终才会理解你的内核。
这就是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天然矛盾。
我们要尽量搭建好一篇文章的框架结构,让读者更好地从框架里进来,理解文章的内核。我们要用更清晰的逻辑表达,以便读者信服和准确接收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们需要用更精彩的案例、故事,让读者更乐意听我们说话。
我们需要设计好开头,让读者相信这篇文章值得继续往下读,同时也需要让读者读到结尾处时,更愿意分享我们的文章。
我们需要更好的呈现,优化小标题、配图、排版等,让读者阅读体验更好,读完率更高。
我不喜欢只给方法和技巧,“怎么做”是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对“为什么”回答得越清晰,对“怎么做”的理解就越深刻,就会对它有更根本的重视。
二、 如何搭建一篇文章的框架
为了避免写得慢、没主题、没逻辑,我们在写作时要先定主题,再根据对主题的理解列提纲。为了让提纲更完整,我们需要在搜索素材时不断补充、完善提纲。
在根据主题列提纲的时候,我给大家总结了14个思考方向。
(1)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新闻?有什么痛点/需求?
(2)是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事/观点/方法/概念等。
(3)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为什么要讲这件事?这个观点为什么是这样的?你可以用哪些概念、道理、观点、事例去解释它?是进行正面论证,还是进行反面论证?
(4)怎么做——你可以写如何做一件事;如何使用一个概念;给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5)分解——把一个整体拆分成很多部分。
(6)并列——当你论证一个观点时,你可以找同一个层级但不同维度的案例进行并列论证。
(7)递进——时间的递进、空间的递进、程度的递进等。
(8)关联——这件事和其他哪些事有联系?这个人和其他哪些人有联系?这个概念和其他哪些概念有联系?
(9)过程——一件事是怎么发展的?
(10)转折——一件事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料之外的改变?
(11)对比——两个人的对比、两件事的对比、两个观点的对比、不同时间的对比等。
(12)结果——一件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13)反思——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新观点中反观自己,你得到了什么。
(14)意义——这件事的发生带来了哪些价值?去做一件事有什么价值?学会并正确使用一个概念、观点、方法会得到什么价值?
你可以根据你的理解继续添加,甚至你可以直接梳理出你的一个列表来,这些点相当于思维模型。
三 如何写开头,让人想要继续阅读
选题和标题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点开你的文章,开头决定了读者是否会继续往下读你的文章。如何写出让人想要继续阅读的开头?激发好奇心,展示重要性和价值,展示文章与读者的关联,基本上一个绝佳的开头会同时满足这三点。
四、 如何写结尾,让人更愿意主动分享
从结构上来说,结尾是文章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写文章不可虎头蛇尾;从传播价值上来说,好的结尾是促进读者主动分享的利器。如何写结尾才能促进分享转发?
可以通过引用金句、强化主题来制造共鸣,共鸣是分享最大的推动力之一;你可以通过再次强调文章价值、梳理文章重点的方式强化文章的价值感;你可以通过强调观点、制造话题、提出问题的方式,为读者提供社交币。
希望大家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去有意识地观察那些优质文章都是怎么结尾的,当你看到那样一个结尾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考虑它是不是触发了你的某个分享动机,然后你再由己推人,举一反三,多观察、多总结,很快你就知道怎么写一个好结尾了。
五 设计小标题,大幅提高阅读体验
小标题体现文章的架构和脉络,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小标题和大标题相呼应,大标题是对全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纲”,各个小标题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大标题内涵的展示,是“目”,它们共同服务于大标题,呈现出一种轮辐向心和众星捧月的态势。
小标题提升阅读体验的五个体现
1.增强文章逻辑,表达条理分明
2.吸引读者,提高文章读完率
3.更好地帮助用户理解文章内容
4.控制阅读节奏,减轻用户压力
5.帮助读者进行选择性阅读
设计小标题的四个技巧
1.搭建文章框架时,直接把核心论点整理成小标题
2.根据整篇文章和每一部分的素材,修改完善小标题
3.多提炼小标题
4.设置多级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