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女娲补天时在大荒山炼石,剩下一块便顺手扔在了青梗峰下。可惜这石头通了灵性,成天哀叹自己补天无门。恰巧有一僧一道路过青埂峰,它便乞求他们让它也去见识一下繁华人间。于是两位高人将其变成扇坠大小,随转世的神瑛侍者来到贾府,成了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含通灵宝玉。十三年之后,通灵宝玉重回青梗峰下变回大顽石,将它在那三千繁华地里的所见所闻所历记载于身,便是著名的《石头记》了。
明明是一颗补天的宝石,只能沦落成凡间大石碑一个,就算最终记载的是文学名著,也无法阻挡它从高富帅变小屌丝的命运。所以说,做石头一定不要做边角料,做人一定要拔头筹。这也是我坚持了二十几年的价值观。
小时候,我也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门门功课第一,样样比赛夺冠。作为别人家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我并没有乐在其中,在我看来只有拿第一才是应当的,不拿第一的话父母都不爱我了。我父母从未对上天没有赐给他们一个熊孩子表现出感激涕零,每当我考了99分,他们就会指着试卷上丢掉的那一分说,你说说怎么回事。初一偶尔考了一次班上第四名,我爸皱着眉头狠狠地跟我说,你要是再这样没出息,我就搬出去住,让你和你妈两个人过。
好在我一直都在小池塘里当我的大青蛙,稍微扑腾两下就能保住我的第一宝座。直到初三的时候转学去了县二中,同学都特别厉害,中考满分720分,我们班有8个考上700分的。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全班第二十名。其实这个成绩也还算是不错的,但是我的三观尽毁,万念俱灰。第一名无望,我真的一点学习的动力都没有,反正重点高中我肯定能上,不复习也能上,第二十名和第四十名又有什么差别呢,在我看来都一样low!正好第一次离开父母在外寄宿,整个初三我就开始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我每天下午都睡到四点才去教室上课,甚至中考那天差点因为睡过头没进去考场。
我的人生从第一的巅峰一下子就跌停了,虽然中间小幅震荡了那么几次,但6000点的大盘是再也回不去了。从小池塘到大池塘,从大池塘到江河湖海,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我是做得最好的,没有任何地方我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我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料想青埂峰下的顽石可曾和我发出同样的疑问,才想去这繁华世界走一遭?
而我这次去台湾,看到了另外一块顽石,突然间释怀了。
这是一块清代的玛瑙,生成过程中受到杂质的影响,呈现出赭色的纹路。同时石头上还伴有绺裂,按这块石头的品相,绝对只能算作是玛瑙中的下乘。但是这块石头却成了台北故宫的人气展品,它和毛公鼎、翠玉白菜一并被民间封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富有巧思的工匠,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琢磨,并将表面的石皮打了许多小孔染色,做成了这件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现的作品。看起来是不是让人垂涎三尺呢?
游人如梭的台北故宫,我呆呆望着这颗肉形石沉思良久。身为一颗朴实无华的玛瑙,如果碰到一个不解风情的工匠,不管三七二十一,生生将它打磨成一颗浑浊昏暗的珠子,或者干脆将它扔在一边,骂一句:我要你有什么用! 世人是否还有幸见到这颗浑然天成的“肉的化石”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颗顽石能否物尽其用往往取决于工匠的一念之差。造物主孕育了一颗品相不那么完美的肉形石,本意并不是让它去同那些上乘玛瑙去媲美晶莹剔透流光溢彩,而是要它运用自身每一处绺裂,每一层杂质,成为独具风韵的奇珍异宝。
我的父母非常爱我,他们常说,别人有什么好的你就学,取长补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过就算再怎么补,肉形石也不可能变成璀璨夺目的玛瑙珠子。以前觉得自己像被抛在青梗峰下的七彩石,补天不成空余恨。现在,我更相信自己是一颗尚未雕琢的玛瑙。虽无与生俱来的优越品相,但幸运的是我是自己的工匠,可以按照自己原有的纹理和色泽打磨成不拘一格的珍宝。
不争世间独一份,不较他人论短长。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不枉来这三千繁华地走一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