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链项目Cosmos和IRISnet已分别于北京时间2019年3月14日和3月1日启动主网。主网的成功启动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2019年开始成为跨链平台落地的元年。
火币研究院自去年9月份参与了IRISnetFuxi-2000测试网开始的半年多迭代测试,3月1日作为IRISHub的创始验证者之一参与了主网启动,并在当前的IRISHub中运行着验证者节点。
从技术结构来看,Cosmos将区块链分为了Hub和Zone,并提供CosmosSDK支持模块化链开发。其重要模块包括IBC、Tendermint、ABCI等组件。
IRISHub是Cosmos生态中的另一个Hub,为独立区块链。尽管底层架构相同,但技术实现细节略有差别。IBC启用后,两个Hub将实现交互和生态打通。
Cosmos仍有许多技术功能需要进一步实现、完善,包括启用转账交易、启用IBC协议等。这些功能将以“三部曲”的主网启动方式分阶段实施。
除了单纯的跨链外,采用Cosmos、Polkadot这种“平台式”跨链的项目,完全有可能实现更多的技术功能,给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形成围绕着跨链而带来的生态效应,包括:(1)可有助于实现Layer2扩展;(2)会促进“一站式发链”,甚至于“一键发链”;(3)跨链与PoS共识产生新型经济模式。
因此跨链已不只是跨链本身;Cosmos、IRISnet、Polkadot等带来的跨链生态可能会让区块链世界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值得关注期待。
尽管公链项目的热度从2018年底开始降温,但是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公链白热化的竞争,知名的公链平台类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数十个。如此多的公链项目,底层架构都不尽相同,要实现数据的互通可谓十分困难。而这一问题其实也是IT界的老大难问题,即使是互联网技术已经比较发达的今天,仍然有许多的“数据孤岛”。而如果这一问题在区块链时代仍然存在,则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孤岛”的问题。

值得高兴的是,越来越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在努力予以解决。据火币研究院统计,目前市值前100的平台类项目中,有大约65%的项目将支持跨链、跨链协议或与跨链相关的侧链/子链功能[1]。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一比例将继续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