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计划清明节旅行计划,今天在各大媒体上听说一个名人去世了,霍金,一个在我的世界里,手握世界摘星辰的男人。不知道还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伟大、震古烁今、最接近宇宙真相的人……或许用真正影响世界更合适。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不是他的《时间简史》到现在都没看完,而是取得如此成就的人,竟然去世了。
死亡似乎离我很远,每天听到的死亡的人,都是与我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似乎就是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数字。
而当一个我憧憬仰望的人离开这个世界时,死亡这两个字,就突然闯进了我的世界。
不管谈不谈,死亡都距离我们很近。中国人2013年的死亡率是千分之7.16,人数近千万,如果每位逝者都有6位亲人,10位相关者,每年受到死亡冲击的人就是1.6亿。环顾一下身边的故事,你一定在过去三个月受到过死亡消息的冲击。我们父母那代人更是这样,常常收到谁谁谁离开的消息。
我们总是避而不谈,似乎是因为害怕。
一想到死亡就不寒而栗,而平常看的恐怖片也是将死亡的痛苦与气氛无限放大,以此来恐吓观众。
记得大三那年,在十堰实习,趁着周六日去山上游玩,遇到一个分叉口,似乎是顺着左边的路走了一段时间,在一个半山腰的位置,看到一个青灰色砖房,出于好奇,五个哥们就走了进去,里面不大,一半的位置放了一个棺材,不是平常的红色,而是同样的青灰色,屋子里也没有人,摆放的其它物件也记不太清了,但是当时的气氛很压抑,看了一下就赶紧出来,甚至我在心里还祈祷了一下。
凡是和死亡有关的,都有点让人恐惧。但是,好的东西越藏越想要,而不好的东西越藏越恐怖。
我们越来越恐惧死亡,以至于我们不敢、不能、不好意思提这个事——死亡像是房间里的一只大象——谁都知道他存在,就是没人敢提。
中国人的医疗费用有75%都花在了临终前的3个月生命维系上。一个中产家庭亲人去世在医院里花费近20万。而同样一笔钱如果按照每年5000元投入到保健、保险和体检中,够花40年。
如果我们能更放开得聊生死,会不会让自己离开世界前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有时候想想,那么努力的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是不是也算一种对死亡的焦虑。
生命是脆弱的、渺小的、短暂的,或许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很多人经历过鬼门关,往往会变得平和,宁静,珍视当下。
愿我能直面死亡,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