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觉得年龄越来越大,年味却越来越淡,再也找不回心底里任何有关过年的记忆。
小的时候,每到寒假总是期盼着过年,那时候大人总是在耳边唱:“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但怎么也安慰不了那种急切期盼过年的心。因为在小孩子的心里,每逢过年,我们就可以穿新衣服戴新帽,可以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不用上学,可以肆无忌惮的玩,可以把寒假作业晾一边,还可以有红包收。
小时候年三十的晚上,就会迫不及待的把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放在枕头边,然后笑着入睡。第二天早早的起来,兴高采烈的穿上洗衣裳,和大人一起放鞭炮,然后去找小伙伴们玩,还会彼此关注谁的衣服好看,小时候好像周围都是玩伴。而现在能聚在一起的机会都很少,就算彼此都在跟前,却都在玩弄着手机,互不言语,不是不想说话,是时代的变迁带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前,我们忙着发信息,忙着抢红包,各自忙碌。
小时候大年初一可以在外面疯玩一天,尽管再也想不起来都玩了啥,但就是觉得好玩,谁也不愿意早早的回家,就连晚上都会舍不得睡觉,舍不得把新衣服脱掉。小时候,年初二到初五,都要去走亲戚,因为有红包可以拿,走完亲戚接着玩,好像小伙伴们一天不见都会很不习惯。
小时候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不是为了吃元宵,而是为了点灯笼,刚开始都是那种纸灯笼,里面放上蜡烛,把整个灯笼照的通红,手里提着红红火火的一团光,照亮我去小伙伴家的路。后来又一年,舅舅和舅妈第一次给我做了用电的灯笼,那时候别的小伙伴还是纸灯笼,舅舅给我做的灯笼让我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了好久,拿着灯笼都不舍得放手。
后来,我们自己用酒盒子,自己做灯笼,用绣花针在酒盒子上面扎针眼,我们随意的在酒盒子上扎各种造型,或者是花朵,或者是小动物,各不相同,里面放上蜡烛之后,自己的“作品”就能够从外面展现,虽然很廉价,但能让自己高兴一天,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小时候的幸福真的很简单。
小时候的元宵节还期盼着去县城看放烟花,那种人挤人,车挤车的场面,似乎才是年的象征,更是一种新的开始;长大后的烟花,就算不是过年也有人放,再也不去挤挤攘攘的人群中看风景,长大后可以去的景点多了,看风景的人更多了。
小时候的寒假总是开学很晚,过了元宵节才叫过完年;长大后根本没有寒假,年假也仅仅七天(行业不同,假期也不尽相同)。小时候的日子总过得很快,就像是一眨眼;长大后日子更快,转眼就到三十边缘。小时候总想着长大,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长大后总想着回到小时候,父母未曾两鬓斑白,我亦还未长大。
小时候看见飞机从蔚蓝的天空飞过,嘴里嘟囔着:飞机飞机等等我,我去北京上大学。小时候飞机和北京就像个梦,总盼望着赶紧长大,好去感受飞机和北京。
长大后飞机载着我和李先生去了想去的远方,而北京始终站在那里向我招手,我向北眺望,仿佛看见天安门广场的红旗在随飞飘扬。。。
小时候觉得长大很近,长大后发现小时候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