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更是一种情怀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无论这一年过的好坏与否,是否有所收获,总要和家人相聚,庆祝这一年我们始终在一起,感恩彼此。
交通系统乘客数每年这时达到高峰,游子们像候鸟一样迁徙,可惜的是,无法呆够一个季节,只是匆匆在家里落脚几天,便又踏上打工之路。为了短暂几天的停留,耗费巨大精力财力,各种邀请好友加速抢票,找黄牛,最后,回趟家的成本是一两个月工资甚至负债。
朋友圈里,小Y晒她和爸爸的对话截图。
Y:今年没年终奖啦,一毛都没有!
爸:没事,是公司不行,不是你。你啥时回来,钱够不够?
Y:够的,够的。
这样的内容其实很平淡,特别是在春节时期,感情牌套路故事太多,但每次都能轻而易举打动人心。无论如何,父母都在你身边,无底线无条件支持你,亲情的暖其他代替不了。
小Y的这个朋友圈一下子戳中我的心,脑海里自动循环播放我妈的那句,“不上班我养你。”无数次,想扔掉键盘,砸了电脑,飞奔回家里。好想重回小时候。早起赖床被她骂,中午放学回来,她在街口等我,说今天做的是什么饭。
墙上挂钟滴答走动,杨树落叶飘了又飘,年轮旋转不回过去,一切只能被动向前。
但想到过年回家,又有些烦躁。和一些朋友谈过这个问题,大家对回家的态度总体呈现一个橄榄型。坚定回、坚定不回的极少,大多数人和我的态度一样,想回又不想回,各自理由如下。
坚定回:春节必须回家,大年三十必须一家人齐齐整整。
坚定不回:
1.亲戚盘问
每年过年,总有些烦人的亲戚邻里,恨不得把自己扒个精光。工资多少,在哪工作,有没有对象,有对象的话,啥时候结婚,结婚的人,啥时候要小孩,要小孩的人,啥时候要二胎?丝毫不顾忌对方想法,直接问个人生活隐私,没礼貌招人烦。
2.想见父母不必拘泥在过年
过年本质是家人团聚,春运真的太可怕了,与其那样还不如找个别的时间或者攒个假回去,一家人乐呵呵的,顺带旅个游,简单开心。
3.和家乡已渐行渐远
家乡已不是印象中的家乡,它更多的是想象中的家乡。出来之后,个人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习惯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影院,无论何时,饿了就能找到饭店,想去哪,地铁打车,整个人也变得开放度接受度更高。回家之后,县城下午5点就进入夜晚,一切归于沉寂。和原先伙伴也有了巨大沟壑,无法顺利沟通。
家乡的美好,只存在于小时候。长大了的自己,想属于城市。一二线容不下肉身,家乡容不下灵魂。
两者之间纠结:介于上述理由之间。
但过年不回家,这个想法、选择多属于年轻人。如果把谈话对象换成中老年人,他们的想法则很一致,回。父母能多看一面是一面,让孩子看看自己长大的地方,自己怀念怀念过去。
过年,你是想回还是不想回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