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3 星期一 晴
01.
关于小儿推拿,有的人知晓,有的人不曾听说过;有的人认可它,有的人对此表示怀疑。
在7月之前,小儿推拿于我而言是陌生又熟悉的。陌生在与我从未上手做过,熟悉在于曾经学过相关理论知识,只是许多东西都已然淡忘。
忘了没关系,再捡起来就好。
随着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渐渐揭开了小儿推拿的神秘面纱。如今的它,在我面前是那么的真实而生动。
我想,我是喜欢这份工作的,尽管有的时候十分辛苦!
实践往往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所以在正式接触小儿推拿之前,我也抽时间复习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或许是因为有中医理论、小儿推拿、经络腧穴等理论基础与成人推拿的手法基础吧,所以我上手还是蛮快的。
同时我也深切地体会到学习任何东西只有历经了实践,才能迅速进步,进而真正掌握它。如果说理论知识是形体,那么实践运用便是灵魂。
小儿推拿起源于明代,有众多流派,至于它究竟有哪些流派,各自有何特点,我未曾去深究。在我认为,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眼前事,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篇文章不是干货文,只是我这段时间的见闻所感罢了。
我不擅长写干货文,如今的自己学识浅薄,阅历有限,我想自己也没有那个资历去写。
我们现在正处于积累经历的阶段,之前错过了好几个想要写作分享的话题,如今只是不想再次错过罢了,不想这段经历也仅仅掩埋在记忆的尘埃里。
02.
“小儿推拿”顾名思义便是专门针对小孩子的推拿。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为“小儿”,一为“推拿”,这也是我今天的文章主题。
但如今我还在思考:究竟先谈哪一个比较合适呢?
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先聊“小儿推拿”之“推拿”吧,毕竟它才是主角。
学习小儿推拿,首先要了解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与穴位。
与成人推拿相比较,小儿推拿的手法更精简一些,其中有通用的,也有特有的。常用的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捣法等。
每一个部位的手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便是时间、频率、轻重。
一般一个穴位要求100-300下,或者2-3min,再或者是每秒3下,每分钟150-200等。时间太短没啥用,略显敷衍,时间太长穴位疲劳,也不太好,而且如果单个穴位不善把握时间,一整套做完所用时间就更长,而小朋友的耐心通常也是有限的。
小朋友不比成人能耐受,所以手法不能太重,但是也不能太轻,太轻了就如同挠痒痒。手法的轻重与年龄、体质、疾病有关,也于补泻有关。
不同于成人推拿,小儿推拿的穴位通常是点状、线状、面状,而且绝大部分的穴位都在那一双小小的手上。这是由于小孩尚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经络腧穴也不完全,故不能完全按着成人的标准选穴定位。
小朋友不同于成人那般好相处,肯积极配合做推拿,所以我们通常也是先从手上开始做,先摸摸小手,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再做其他部位。
在这方面,与书上的顺序有所差异,但是我觉得这样很好,很合理。
这些手法学起来都很简单,但事实上也并不容易。
记得第一天跟着老师上手做时,一个穴位,几百次做下来,手就很累,更别说再加上其他部位。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并不能完整的做完一套,因为太累了,十分费力、伤手。或许万事总是开头难吧,到后来,渐渐也就习惯了,能够以正确的手法姿势操作,用力技巧也熟悉了一些。
前几日初伏时,我也能够渐渐上手,独立接诊、独立完成一套操作了。
那几日大家都十分辛苦,尤其是第一天的时候,有一种兵荒马乱的感觉。
这两日难得闲一点,所以今日才有时间来写文。然而过不了几天,又即将迎来中伏了。
手法、选穴都只是最基本的操作,要做好小儿推拿最关键的还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做推拿也需要辨证论治,随证选方,只是这里的“方”不是由中药组成,而是依靠穴位与手法。
不同的疾病、体质、证型,需要选择适当的穴位,手法上的轻重、频率也有所差异。
证是关键,唯有对证了,才能解决问题。
03.
无论我们处于哪个位置、扮演哪个角色,我们都会时常与他人建立“问答”关系。
在小儿推拿室学习、做事的这段日子里,我问过老师许多问题,也听到过许多来自小朋友家长的提问。
小儿推拿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仅要面对小朋友,更要面对他们的父母或其他亲人。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直接与他们的家人沟通,毕竟他们还都是小孩子,而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宝妈吧。
这些妈妈,非常的细心、耐心。
我所听过的来自这些妈妈的最常见的问题有:小儿推拿可以治疗什么病?某某情况可以做推拿吗?
这些妈妈通常是初次接触小儿推拿的,所以心中的问题与顾虑会特别多,这也是人之常情。
面对这类问题,我通常会例举我所见过的情况,尚未遇见过的我不会轻率的给出答案,而是首先咨询老师。
在这里最常见的便是感冒发热、咳嗽、厌食、便秘、腹泻等常见小儿疾病,这些病症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在这里常见,但是以前我未曾见过或者较少见的疾病有五软、斜颈、多动症、抽动、面瘫……
五软的那个宝宝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非常可爱、漂亮的小姑凉,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如今有近十个月了,但由于发育迟缓,比正常宝宝更娇小,四肢力量较弱。
除了明确的为治疗而来就诊以外,还有许多小朋友是为调理而来做推拿的,例如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长高。
小孩子总是会经常生病,会感冒,体质弱,一生病便是一家子的事儿,这另妈妈们很担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小孩非常非常的廋,有的妈妈也正是因此带孩子来做推拿的。
小孩子乃稚阴稚阳之体,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推拿对他们有着极好的刺激作用,对比而言,在成人身上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实用且简单易学的手法,那就是“捏脊”,我们经常会手把手教妈妈们学习捏脊,以便她们回家了给自己宝宝做,它可以提升免疫力、促进长高,可以长期做。
有许多妈妈欣然地接受了这个提议,并且付之实践。
而每当这时,我们总会听到一个来自妈妈们的提问:这有什么副作用吗?
然后我们便会解释捏脊的含义,解释捏脊是沿着督脉上行,而督脉统领阳经,主管阳气。此外,推拿从表面看也就是捏捏按按皮肤、肌肉,应当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当然需要强调的就是“要适度,不要用太大的力,不要蛮干,小孩不喜欢也不要勉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学会把握“度”,懂得“变通”。
这段日子里,我遇见了许多好妈妈。
04.
既然是“小儿推拿”,现在来谈谈我们的小天使们。
小儿推拿是儿科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方法,所以各个年龄的小孩都有,小到一两月,大到十岁左右,通常六岁以下的小朋友做推拿效果更显著。
做小儿推拿,一定要对小孩有耐心,或者即使原本没有耐心,既然在做这份工作,也需要学会耐心,学会哄孩子。
同理,不喜欢小孩的人是很难做好这份工作的。
待过这么多科,唯有儿科是无法安安静静的,这是小孩的天性使然。
在这里,小孩哭闹,不愿配合做推拿的情况太多太多,越小的小孩,越无法沟通。这个时候,我们通常会给他们放儿歌或者看动画片。
这些日子我看的最多的动画片应该就是《小猪佩奇》了吧。
大一些的小孩,我们会一边做推拿,一边试着和他们聊天,与他们交流,问他们的兴趣爱好,问他们喜欢吃什么。
与小孩打交道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十分乖巧、聪明、有趣。小孩肯配合,我们做推拿会方便,对他们自己也有益。
从某个角度来看,被做推拿是一种享受,十分舒服。
遇见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小孩,是不一样的体验。
前几日发生了一件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送我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她为我画的画。
这是一副水彩画,画里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站在草地上,背后是初升的太阳,旁边还有几朵漂亮的鲜花,上面有几个“十”字标志的气球(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气球,看着像,又不像)。小女孩的头发上也有“十”字标志,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我很喜欢。
那个小女孩给我画时,我感到十分惊讶,似乎是我们上次做推拿时她说她喜欢画画,说给我画画。
我记得她,也记得她说过喜欢画画,但未曾想到她真的会画来带给我。在那之前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不过后来知道了,因为信封上面有。
遗憾的是当时我只收了她的画,没有认认真真的道谢,不过那时的情景也不容我分精力在她身上,因为我手中也正在给另一个小朋友做推拿。
我想,我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认真对待每一个前来就诊的小天使。
在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我还看到:她有一个好妈妈,有着极好的家教。
05.
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中伏,这又是一场战斗,所以现在正先养精蓄锐。
再过几天,我便要离开这里了,不过既然已与它结缘,在它需要我的时候,我必然会回来尽一份力。这里不仅有小儿推拿,还有许多其他有意义的东西。
再过几天,我将去往下一个地方,有些期待,但也有几分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