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早就不是什么新事物,但是最近又被苹果炒热起来。对于 iPhone X 对 Face ID 功能,大家各怀己见。
发布会上的失败演示让人忍不住想要质疑(下文会解释失败原因),但是从已经公开了的基本的技术原理和感应设备来看(下文也会解释),苹果在人脸识别上的努力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确实有方法上的创新和突破(和目前市面上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
但是抛开这些细节不谈,人脸识别这个功能本身就自带问号。这一技术虽然不能说是普及了,但距此也几乎只差临门一脚了。这些实际运用中,质疑的声音一直不断,例如:刷脸支付被质疑可靠性和实用性、三星的面部识别被爆可以用照片蒙混过关……
我因为每天都要用 Surface Pro 的人脸识别解锁笔记本,也算是一个人脸识别的重度用户了。所以在探讨 iPhone 的 Face ID 之前,我想要先分享一下自己使用笔记本人脸识别功能的体会。
Surface Pro 的人脸识别
好处
方便自在:作为我的默认解锁方式,基本不会无故失败,大大节约了我的时间,只要坐在电脑前,可以一边做别的事情一边等待启动。
不挑光线:即便室内光线非常糟糕,只要不是全黑基本都可以,也可能是屏幕本身就具有不错的不光作用。
化妆识别:当然我也不怎么花浓妆,不过一般来说有没有妆对识别成功率没有什么影响。
坏处
有点尴尬:虽然时间也不过0.5到1秒,但是每次打开都要面对镜头“定”一下,有时会觉得奇怪。
眼镜识别:我一般在家不带隐形,所以它只认得我戴眼镜对样子。
隐私担忧:因为人脸识别要求摄像头是可以自动开启的,这就让人不得不多一些顾虑。
Face ID 的超前之处
速度很快
网传 0.5 秒,如果真实使用中确实如此,那么对于习惯卡机的人来说这个速度几乎可以算是无感了。(参考:如何评价 9 月 13 日发布的 iPhone X?)
超越图像
目前市面上见到的人脸识别大多只有摄像头这一种感应器,高端一点的支持双摄像头做3D判定。对得起 iPhone X 的定价的是, Face ID 的人脸识别除了摄像头之外,还补充了至少三个新设备,与其它感应器合体成为传说中的深度摄像头(TrueDepth Camera)。
目前市面上见到的人脸识别大多只有摄像头这一种感应器,高端一点的支持双摄像头做3D判定。对得起 iPhone X 的定价的是, Face ID 的人脸识别除了摄像头之外,还补充了至少三个新设备,与其它感应器合体成为传说中的深度摄像头(TrueDepth Camera)。
Face ID 特殊之处在于对红外线对运用。首先,它会用泛光感应元件(Flood illuminator)给用户的脸打上看不见红外光,这样就可以避免糟糕的环境光线。
点阵投影仪(Dot projector)会将三万个同样不可见的红外点向用户的面部投射,这样就可以判断面部的3D结构。
红外摄像头(Infrared camera)会将这些不可见光的成像捕捉记录下来。
A11 仿生处理器(A11 Bionic)会将红外图像与十几万张用于 AI 训练的、储存下载的、你的面部照片进行比对。其中的红外光、点阵投影和3D处理,都与目前常见的图像分析类的人脸识别技术不一样。(参考:How Apple's New Face ID Works)
Face ID 的潜在问题
方便盗用
堪称人脸识别领域的一大未解难题。
浓妆识别
不可见光和点阵投影听起来挺有保障的,希望能抵抗得了化妆品。
强制识别
根据苹果公司的官方回应,这个问题也是导致发布会上演示失败的原因。至少直到发布会之前,Face ID 被设定成失败两次就要手动输入密码。在发布会上,上台之前手机可能因为临时测试之类的原因,自动启动了人脸识别并失败,导致上台后演示时被要求输入密码。(参考:Apple explains Face ID on-stage failure)
相对指纹识别的失败五次输入密码,两次还真是是有点少。更何况为了体验上对顺畅, Face ID 的识别会在唤醒手计时自动启动,而这个时候你可能还没准备好接受人脸识别呢!在生活中如果不小心尝试唤醒手机,人脸识别自动启动,然后失败,要求输入密码,这样岂不很烦?
口罩和墨镜
虽然不方便的时候可以改输密码,但是对于口罩和墨镜爱好者是有点困扰的。
拿手机的姿势
我相信对大部分人来说,最舒服的拿手机的姿势并不适合自拍(很有可能只能拍到额头以上),则也就等同于不适合人脸识别。也就是说每次开机时,你都要做好摆拍对姿势。
我用 Surface Pro 就是这样,虽然不用表情动作什么的,但是一定要把脸摆正对着屏幕一下。在家就罢了,大街上这么做不会尴尬吗?以后如果路上看到有人突然举起手机,或者四十五度低下头,很有可能是在解锁优势或者付款。
隐私问题
Face ID 功能要求一些感应器要长期开启,用来记录可能的面部特征。这样一来,很有可能记录下一些用户不想被记录的信息,甚至是用户身处的环境也有可能被记录下来。这些信息手机系统本身能够保密好,会不会被第三方应用利用,都值得怀疑。(参考:iPhone X’s Face ID raises security and privacy questions)
——
我自己的设计背景和从专业人士了解到的知识对主题进行思考,并分享自己对想法。我非常乐意看到大家参与讨论并给出各自的观点。
欢迎原作者前来认领网络图片,如果能够找到真实作者,我很希望能够注明来源。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