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条狗,我们把它叫做牛,可以吗?”
“可以。”
“请问,牛有角吗?”
第一种回答:“当然有角,假如狗被称作牛,那么它便有角,这种狗必须长着角”。
第二种回答“如果牛指的是狗,那么牛就应该没有角”。
你认为哪一种回答是对的?或者说,你会怎样回答?
1
实验表明,学前儿童根据物体的属性“解释”物体的名称。一个动物被称为“牛”是由于它有角,一个动物称为“狗”是因为这个动物小而且没有角。
当询问儿童人们是否可以交换物体的名称,例如把一头奶牛称为“墨水”,或者把墨水称为“奶牛”,儿童的回答是“不”,“因为墨水是用来写字的,而奶牛则提供牛奶”。
交换名称将意味着交换物体的特征,在儿童的心目中,这些特征之间的联结是不可分割的。要儿童将物体的名称和它的属性分开是何等困难,当物体名称转换时,物体属性紧紧粘附着物体名称,就像财产紧跟着它的主人一样。
开始时,儿童运用言语形式和意义,而没有意识到两者是分开的或独立的。对儿童来说,词是词所指的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妈妈”这个词语是妈妈这个人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一节内容摘在《思维与语言》第150-151面。
2
试着说说“妈妈”这个词语。
最初,婴儿知道妈妈这个人的存在,但是不知道“妈妈”这个词语。
然后,孩子知道了最亲最爱自己的人被称为“妈妈”,于是,“妈妈”这个词语便成了妈妈这个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时,妈妈这个人和“妈妈”这个词语的亲和度最高,几乎粘在一起。
再后来,儿童发现妈妈有很多称呼,有时也叫“母亲”,洋气一点还叫“mother”,有时外公外婆叫她“闺女”,老爸还叫她“亲爱的”,有时有人叫妈妈的名字,还有人叫妈妈“老师”……总之,此时妈妈这个人和“妈妈”这个词语之间的联结不再唯一。
终于有一天,你认识到“妈妈”只是一个词语,词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此刻,词语和词义的分化度越来越高。
也许存在这一天,你忘记了语言,得到了真义,好像《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临阵学太极一般,忘的越多,太师傅越叫好,最后无忌几乎忘掉了所有的招式,只记住真义,自由的发挥,奇迹地打败了老妖级的“玄冥二老”!
是的,忘却语言,得到真义,挣脱语言的束缚,奔向真实的自由。
是的,你爱的是妈妈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