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会翻看手机里存着的电影清单,闲暇时依着心情,拾起来看看。周六的夜晚,就看了一部一直好奇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是怎么知道这个电影的呢?
最开始,只是刷视频无意看到小金宝和水生,初次在舞台休息室见面的片段,巩俐身上那种,纸醉金迷的迷香感,撩到了我的魂。再配上低饱和昏暗的氛围,不由感叹,女人怎么能,这么魅!没错,最开始真的是冲着巩俐老师去的,开篇开始,才发现导演是张艺谋。果然,电影的核心,就是巩俐老师。
不得不坦诚来说,初看水生怯怯进城的委屈,到忍气吞声做小金宝跟班的倔强,整体剧情流畅度还算可以的。但从电影半小时后开始,就觉得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慢慢袭来,说不上是哪里不对劲,但让人看有种急躁感,就像憋着一口气想大笑,这时候导演喊:”卡,换个情绪。“”啊,哦好、“又马不停蹄的在变个情绪。情绪的快速转化,让整个电影的呼吸感变得紧迫又混乱。水生的表演,在前半段是很奇怪的,我能明白人物身上具有的倔强,真诚和迟钝,但从表现感受来讲,更像是木讷和古板,倒是小演员阿娇扮演者的灵气,让人舒了口气。后来,查看了资料,水生的扮演者是首次”触电“,这大概也解释了羞涩的稚嫩感从何而来。
关于旧上海滩的传奇,黑帮,舞女,江湖,爱恨情仇的故事讲的太多。俗套的剧情中,也难掩小人物的真情。就像这个故事中,我深深的着迷于巩俐老师饰演的小金宝,美的舍不得看到她落泪。
剧情中,她是只可怜的金丝雀,她被”锦衣玉食“喂大,天天莺歌燕舞,她不知道她是谁,她背叛了自己,悔恨与愤怒,最终化成了无奈的怨恨离去。
她把自己藏在戏服里,藏在科插打诨的混语里,难得的真情,都发生在水生身上。
感受到她最舒服的快乐时刻,是换上农家服的小金宝,在河边与水生和阿娇一起尽情的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阿娇说:“这是我姥姥教我的,原来姨娘也会唱。”“我小时候,也是姥姥教我的。”她也曾是单纯善良的乡下丫头,她也有自己的姥姥,也有自己的快乐。风,温柔的扫过片片芦苇的毛穗,莎莎的风声融进了他们的合唱声中,幸福和宁静就是这么“简单的存在”。
我很喜欢小金宝为阿娇伴舞的动作,她娴熟的扭动着臀部,一左一右,双臂自由上摆抖动,这魅俗的舞姿,在阿娇眼里,一切都是美的。在我心里,她用身体说着对自由的渴望和真情。
电影中的小金宝,走路永远是一种晃晃荡荡的失重感,就像她的心,不停的寄托在别人身上,何时才能安定下来?其实,她知道,自己的命运是逃不开死亡的宿命,自己的一生早已卖给了唐老爷,她早就死了跑的心,但背叛自己的心,太难。她学会了魅惑的走路姿势,撩人的眼神暗示,潇洒的忍气吞声。她是小金宝,她是上海滩歌舞皇后,她也曾是来自乡下的丫头。
唐老爷杀了翠花嫂,因为他不相信任何人。这对于小金宝来说,唯一仅存的记忆净土也被人生生毁灭。我相信,她说的是实话,她告诉了翠花嫂自己曾经也有娘亲,喜欢爬树吃桑葚,会跟姥姥学童谣,她太闷了,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或许,只是说给自己听。
她是自私的。从头到尾,她没有掩饰自己的欲望,大方承认自己的自私,她会用谎言和色诱换取欲望的果实,只是,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
当水生推开门大喊“小姐,有人要杀你!“这里有些遗憾,导演没在这个瞬间,多给她一些特写。她脸上,吃惊转瞬变为平静表情的神态,拿捏的很准。还有一处我觉得巩俐老师演的特别好的地方,是当她听到水生一直在等她时,她的脸上浮现出感动高兴的神情,转瞬又变回了不屑的责怪“不用等我。”一个可怜人,对另外一个可怜人心生怜悯,显得可笑又无力,我想,小金宝的内心或许是这样的自嘲。
回到东窗事发的麻将桌前,曾经的相好二爷,拼命咒骂唐老爷和小金宝,她为自己也为舞台下的观众,表演着“花好月圆”,是为谁而唱,又有什么关系。小金毛的人设从始至终都是疯疯癫癫的状态,爱撒泼又水性杨花,歇斯底里的表现或许只出现在最后临死前的短暂反抗。粉脂涂抹的圆脸蛋上,印着淡淡的泪痕,歌词音调在红唇白齿间蠕动,她哭着,笑着,她知道生命将终结,谁又能拯救她呢?狭小的屋内,灯泡的柔光照在这样一个”世俗妖媚“的女性身上,仿佛此时此刻,我的心与她同样平静的接受生命的终结。
不得不提,巩俐老师营造出来的东方女性魅感,丰润的体态,洒脱的肢体动作,眼神的传递,别有韵味。虽说”以瘦为美“的主流观念,正在渐渐淡去它的光环,大家还是很追捧骨感美的女性形象。
但你细想,若是东方女性只有一种美,岂不太可惜了,毕竟,东方美人,自古君子好逑!
某个夜晚,静静听,浮华逝梦的上海滩歌舞厅,歌舞皇后小金宝,正为你演唱着“花好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