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盛日记之八万四千问

仁波切,您认为心理健康的定义应该是什么?我们是否都有一点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疾患?

在心理学中,我想,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很大的区别。在佛教中,是对真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实证让你的心智健康。你对真理的理解越深、对真理的实证越高,你的心智就越健康。事实上,在佛教一个叫做大圆满[插图]的传统中,能够连心识也一起抖落、能够摆脱心识本身,才是健康的,因为心识在本质上不是健康的,是我们需要摆脱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你还有二元分别[插图]的心,你就不是健康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仁波切,您可否告诉我们,为什么发愿这么重要?我们该怎样修行发愿呢? 发愿的精神层面或者说心理层面的特质是渴望,这当...
    Martin_马丁阅读 3,043评论 0 3
  • 仁波切,可能有这样一些朋友,他们是非常好的人,总是尽力帮助别人。但他们觉得不需要学修佛法,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已...
    Martin_马丁阅读 1,813评论 0 0
  • 仁波切,是什么让您认为心是可以被调伏的?修行的本质是什么? 心可以被调伏,因为心能够被影响。这或许是我们能听到的最...
    Martin_马丁阅读 1,196评论 0 0
  • 仁波切,虽然佛教正在中国兴盛发展,然而很大一个比例的中国人并不真正相信因果,我们好像已经丢失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事实...
    Martin_马丁阅读 2,087评论 0 1
  • 寒假前舞蹈集训,将两个进度相近的班级合并上课,得以见到久违谋面的娃幼儿园前同学。该同学短暂与娃同班后转到附近...
    韩小韩啊阅读 1,94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