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着要盖一栋自己的房子,或者你其实没想过盖什么房子,看到别人都在忙碌的收集各种建筑材料,说是要去盖自己的房子,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也开始到处收集建筑材料,石头、沙子,钢筋、水泥,砖块、门窗等等各种你觉得会用到的各种建筑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分先后、数量的多少引进了一大批可能用得着、可能用不着,或者有的可能只用一小点,但你进了一大批,有的需要一大批,你却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就这样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一大堆建筑材料被辛勤的运输到位,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20年,一辈子!会有这么一天,你终于反应过来,哎呀!我连自己要盖什么样的房子都还不知道呢,就收集这么多杂乱无章的建筑材料,堆积如山,此刻像一座建筑垃圾场,原来过去的几年甚至一辈子,我的付出、劳累、生活的忙碌,得到的“杰作”就是这一堆杂乱堆砌的建筑材料,房子却没有盖起来,因为压根就不知道要盖什么房子!这多少有点像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甚至整个人生的状态。
这里的盖自己的房子的所隐喻的对象可大可小,可以是我们学习某一堂课程,可以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可以是一项工作任务,可以是一个工作岗位,可以是学习一本书,可以是做一个项目,可以是办一家公司,管理一座城市,治理一个国家······甚至可以像第一代共和国领袖们那样的千秋大业,建党、建军、建国。不管多么细微和宏伟的事业,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盖自己的房子这事更多还是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以展现,进一步,这是一个人生课题,经过层层递进,归纳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里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前面我们讲过万事万物要符合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得出的。
举个例子,我本身是做建筑的,一栋建筑物主要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要做什么样的建筑其实设计阶段已经定了,可以想象成房子已经盖过一次了,是虚拟的建筑,施工是第二次建造,是实体建设,设计阶段去理解盖自己的房子很好理解,就是字面意思,要盖什么房子,必须先进行设计,即便处于第二阶段,即施工阶段,我依然要具有盖自己的房子的眼光和思维去做成这件事,而不是按部就班去被动照搬设计图的内容,因为“我要盖自己的房子”,记得做过一个钢结构工程,这时你要从整体的视角去看,这个工程在建造过程中会面临什么风险,质量的关节点在哪些地方,最明显的一点,你去阅读设计文件、施工图时就是带着问题带着明确目标去的,不是像读一本新书那样从第一页开始读到最后一页,最后搞得自己云里雾里的,比如质量方面,钢柱和钢梁的焊缝等级是如何划分的,钢柱要如何分节,确保能安全吊装,后期钢结构边梁上的预埋件和幕墙的焊接是否能定位准确等等,这些东西设计图都有,但是他是揉在繁杂的设计图纸中,我需要根据自己的房子,抽丝剥茧的提炼出我要的东西,然后纷繁的设计图就会通过我建立起另一个阶段的结构和层次,我去翻看设计图就会变得游刃有余,结构清晰,我可以很快识别哪些是我当下要的,哪些是暂时不要的,因为施工和设计所面对的矛盾是不同质的,所以设计那一套思路不能完全适应,以上就是一种“盖自己房子的”例子。
还有一个关于学知识的例子,可以分为被动式、主动式、互动式、建构式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是逐渐走向高阶的,最高阶段就是我本篇所想说明的建构式学习,学校里读书几乎都是被动式,少部分的主动式,这个很好理解,但还有很关键一步,互动式,学的东西去和别人探讨分享,取长补短,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最后拿到这些知识和看法后,去构建自己的房子,把这些知识用起来,用在工作中,而不是瞎讨论,比如公园里绿荫树下动不动就讨论国家大事大爷们,但探讨的东西真的能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一点实际用处吗。我记得一个很经典的论述,核心意思是这样:“工作中那些技术能力很强的人,往往人际交往能力都不太好,就像一台操作系统很强大,但是用户交互界面不好用的计算机”,同样一句话,如果你有自己的房子要构建,那么就会联想到,沟通和交互的重要性,面对我当下,与别人的交互界面是否友好,或者反观是不是一味的所谓人际关系,我的硬核实力、专业能力是否够强大,就会把这个现象用在我自己的实践中,以此类推还有很多很多。
再进一步,以上提到了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里就有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课题,也就是在这条人生单行线上,我要构建出什么样的人生体系,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考虑得清楚的,而且只能是一个大致方向,需要经历和岁月,加上自己不断探索,才会逐渐明晰起来。
我在3年前偶然看到稻盛和夫关于钱-事-人-命-道的结构,醍醐灌顶,后面两年逐渐丰富这个体系,根-杆-枝-果,金蛋和下金蛋的鹅,点-线-面-体,易经六大阶段的龙,建立资产等模型,商战、价值和精神遗产的定位,逐渐勾勒出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结构,比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了凡四训》、《道德经》、心理学等书籍和领域的东西就是在人生的根部,在道和命的层面,《思考致富》、《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微习惯》、《少有人走的路》、人际沟通这些位于人的层面,往外才是具体的事情和工作。我的人生结构就像房子一样,要有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像一棵树一样,有土壤、有根系、有枝杆有果实,这一切的总法则是唯物辩证法。地基就是责任,基础就是赖以生存的工作,计划用一生去打磨训练的技能,就是建筑项目管理,家庭健康管理员创业,最后升级为ABC方案,A是赖以生存的工作,目前靠A吃饭,B是潜在更大的希望,赢得人生大发展的上升通道,我的B就是家庭健康管理员创业,C是保底技能,能将自己产品化,当A、B同时失效,C可以让我体面的活下去。我的A、B已确定,C就是10年后能出自己的建筑作品,凭一己之力就可以进行交易,出售自己的建筑作品,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商业闭合。
建筑基础往上,还有结构,这就到了线和体甚至面的阶段了,是建立资产,利用金融杠杆的阶段了,也是构建强大防守系统的阶段了。
总之,人生和职业这座房子已经清晰了,我该看什么书,该做什么事,就变得聚焦,只寻找那些我需要的建筑材料,按照这座已经勾勒出的结构去建造,而不能像文章开始提到的那样忙忙碌碌最后堆砌一堆建筑材料,无处可用,当然这个过程很难,但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吧,让我们一起构建自己人生和职业这所房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