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不是盲人?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你一定听过这个老套而又好笑的盲人摸象的故事。

  • 朋友初次见面,因为对其第一印象不好,就觉得对方人品不行?
  • 看见同事工作时玩游戏,就认为对方工作偷懒?
  • 在商业决策中,因为没有完全了解用户需求,而导致新产品上市不尽人意。

……
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你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上面的体验,因为信息偏差而导致认知偏差,最后造成决策偏差。

在信息的海洋中,每个人都是盲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里,每时每刻,这个世界所产生的信息量可以用TB来计算,这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大脑为了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宕机,会主动去屏保周遭的很多信息,只获取及其少量的信息。

而这种大量删减获取信息的方式,我称之为“角度”。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得周边的人、事、物。就像你晚上拿着手电筒去照一面墙,永远只能照亮墙的一面。

有了角度,就必然看不到事情的全貌,所以我们每个人和故事里面的盲人无异。

多角度思考,减少盲区

如果你是盲人,那么你看不到大象是必然的,关键在于,由此你以为大象就是柱子,结果把大象当柱子用。

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失误,都是因为“盲人的视角”所带来的,那么如何避免呢?答案是,多角度思考,减少盲区。当一个手电筒无法完全照亮一堵墙时,我可以选择用多个手电筒。

放下自我意识,换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就能看清全貌,最后找到本质。

时刻警惕认知偏差

时刻保持觉察,并反观自己,此时我真的看到事物的全貌了吗?如果没有,我该如何换角度思考,获取更多信息?

盲人摸到大象的腿,觉得这是柱子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不知道自己是盲人,没有意识到自我角度的局限性。如果他多换几个部位去摸大象,他有可能说大象是柱子吗?我相信,一定不可能。

所以,时刻警惕认知偏差,知道自己的角度有局限,多角度思考问题,看到全貌后再做决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街上情侣牵手走过 路边行人三五成群 我站在楼上 原以为停电的街区会很安静 现在才知道 人们习惯享受嘈杂 还记得那个...
    屿上屿阅读 249评论 18 7
  •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讲家庭内部关系的,挺有启发,也很有意思。 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与子女...
    筝弦之风阅读 953评论 0 2
  • 空欢喜,暗悲怆,唯有凭栏望汝乡。不思量,孰断肠,悄将花红置明窗。归去,归去,莫自神伤。往兮,往兮,素求无忧。
    青木涯阅读 147评论 1 0
  • 凛冽的北风夹杂着细碎的雪花漫天飞舞着,刮过低矮的屋脊和光秃秃的白杨树梢,发出鬼魅般的嘶吼,似乎要把这正月里...
    新陌路离殇阅读 185评论 0 0
  • 为什么说“话在说人” 智能时代的大趋势可能会导致现有的基础教育学科格局的调整。但我敢说,无论如何调整,语文学科的地...
    孟青语文生活坊阅读 37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