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炫舞阳光
【初稿/引子】
今天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教研室要求我们共同体成员写一篇教学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在课堂上的。好像是五一假期之后布置的,截稿日期忘记了。赶紧往前扒拉微信群里的文件。好险!5月27日。这段时间又是郑州医院来回跑,又是合唱团排练比赛节目,加上其他琐事一大堆,差一点忘干净了。
写什么呢?
记得刚开始看到要求的时候,我头脑里有素材来着,好像顺手记在手机便签里面了。
打开便签,恢复记忆!
嗯!有!是讲课时跟学生的一段对话。
那天,讲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文言文两则》,里面有两个小故事,分别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都是古代的小故事,简短,励志!
讲第二则故事时,我先让学生尝试自读,读熟练后,看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故事梗概。
其实故事很简单,如今的学生都很聪明,许多知识老师不必讲解过于精细,他们就能理解。尤其我班的学生,虽不多,但这五个女孩,个个是人精,一个个活泼开朗又可爱,关键是话还多,思想开阔,思维超前,
这不?一进入正题,就出事儿了!
在对照课文注解,逐句翻译时,我的进度就被一个学生给打乱了。
李伊涵同学突然举手。我向来是鼓励学生发问的。我经常说,学问学问,就是要边学边问,勤学好问才能变得更聪明,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得到我示意后,李伊涵站起来,说:“黄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但说无妨!”我笑着说,“不必拘束,想说啥就说啥!”
“老师,你说《铁杵成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你觉得呢?”我反问。
“我觉得是假的!”李伊涵说。
“你们呢?”我问其余四个女生。
郭姿含说:“我也觉得是假的。”
郭伊萌说:“老师,我觉得老婆婆有病!脑袋不太正常!”
“哈哈哈哈!”郭伊萌话音一落,其他学生就笑了起来,我也笑了。
“请注意你的措辞!”我说,“这么不礼貌地评价一个老婆婆,可不是好孩子!小心她穿越回来,找你算账!你为什么这么想啊?”
“首先,一个绣花针才多少钱啊?她不会买一个吗?”郭伊萌说。
“其次呢?”
“其次,老婆婆就算磨针,干嘛要用铁杵?找一个细一点的铁丝不行吗?”
“有第三吗?”我鼓励她继续说。
“有!老婆婆用那么粗那么大的铁杵磨成针,得等到什么时候啊?不浪费时间吗?要是磨上十年八年的,她的针线活儿还做不做了?有多少活儿不都耽误做了!”郭伊萌说。
“所以呢?”我说,“你可以总结自己的观点了!”
“所以,我认为要么这个故事是假的,要么这个老婆婆有些傻,头脑不好使,一个那么大的铁杵,可以换多少绣花针啊!”郭伊萌说。
看吧!我的学生,想法就是不一样!就是爱思考!敢于质疑课文,质疑书本,质疑流传千年的故事,这本身就是超越。
“非常感谢你们的质疑,孩子们!你们不读死书,不盲目迷信课本,老师佩服你们!先给你们点个赞!”我伸出了右手大拇指,“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自己!”
本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要鼓励人们做事不要半途而废的。从这个故事里,后人得到一个启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不过,经过学生的打乱,我反而觉得学生讲的有道理。
我说:“孩子们,老师经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很重要。你们今天提出的问题,就相当有建设性。其实,老师也觉得这个故事,经不起推敲,有许多漏洞。经你们一说,我也发现,老婆婆的行为确实不符合逻辑。”
同学们点头,“老师,既然是假故事,那我们还学它干嘛呢?不学吧?骗人的!”
“哈哈,不行!”我摇头,“不但要学,还要学得精彩,学出花样来!”
我引导学生,李白是什么朝代的人?学生们都知道,唐朝大诗人,诗仙太白。我让学生从课本注释上发现,这则文言文的来源。学生们找到了,南宋时期祝穆的《方舆胜览》。
我问:“南宋,距离唐朝的盛唐时期,隔了一个五代十国南北朝的非常乱的时期,又隔了一个北宋,中间有千年左右。请问,作者祝穆同学见过李白吗?没有吧?那他怎么会知道李白小时候的事呢?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他杜撰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编造出来的心灵鸡汤。”
“这碗心灵鸡汤,做得的确好喝,味道不错!它成功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传承了一千多年,说明这碗鸡汤,也确有它的高明之处。虽然它和童话神话一样,里面的故事都是骗人的,但它起码是善意的谎言,而非毒鸡汤!所以,我们该学学,该背背,而且还要学好它。好吗?”
“好!”
“给大家布置一个别样的作业,用现代话改编这个故事,使它更具合理性,至少听起来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