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箍咒说到真假猴王
我经常想,再过一百年,《西游记》还是经典,不会过时。因为《西游记》里的故事,再过一百年,也许还能在中国的现实中找到投影。这便是我喜欢《西游记》的缘故,虽然不再像儿时那样反复不停地看。
唐僧与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好的。孙悟空两度退出西行之路,一次险些让白骨精钻了空子,另一次惹来了一个冒牌货。但唐僧除了念经,没有其他本事,二徒弟猪八戒和三徒弟沙和尚又打不过强大的妖怪,事情弄得一塌糊涂。这时,唐僧不得不派人去花果山班请大圣回来收拾烂摊子。
那么,师徒二人因何而不愉快呢?
你若答道猴头顽性不改,那便大错特错了。我想,这不愉快全是由紧箍咒而起的。唐僧给孙悟空戴上金箍以约束他,可见唐僧本来是对徒弟不信任的。唐僧用紧箍咒使坏整人,让一个自由之躯如何受得了。孙悟空叛师,其实不过是唐僧自作孽而已,关猴王什么事!
直到假猴王来到唐僧身边,让唐僧挨了打,吃了亏,受了罪,唐三藏才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怂样,哭着念叨“悟空”“悟空”……这时候醒悟了有什么用,为什么先前要把最出色的徒儿赶走呢?大圣屈尊服侍,对唐僧来说,已经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幸事,他却为了三两件不起眼的小事开除猴王,白白地让人才从自己身旁流失,真搞不懂唐僧的大脑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还有一个人也需为真假猴王事件负责,那就是观世音。观音明知唐僧肉眼凡胎,不辨真假,却硬是设计,借唐僧之手把金箍安在悟空的头上,任命一个无能之辈念紧箍咒,“管教”无所不能的孙大圣。看来,大慈大悲的菩萨也不是什么好鸟。反过来一想,便捋清楚了,倘使观音不让猴王戴金箍,制造些事端,怎么会有师徒吵架,徒弟离开,然后假猴王乘虚而入这一出戏呢?倘使缺了真假猴王,又怎么凑齐九九八十一难呢?唐僧在整徒弟的同时又被观音整,原来紧箍咒是一个惊天的圈套呵。
中国的历史上,找得出不少往事与紧箍咒如出一辙。最典型的是明朝的太监监军,叫几个完全不懂军事的太监指挥督促总兵将领打仗,岂有不败之理。这便是将重任委以能干的人,却又放心不下,多疑不决,四处设卡,反而把大事办砸。追究起来,罪过还不在念紧箍咒的唐僧,却在劳苦功高的孙悟空身上哩。
我若是孙悟空,被唐僧炒了鱿鱼,立即回到花果山,就再也不陪师傅取经了。做一个闲云野鹤般自在的美猴王,才是老孙的真本色!
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