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笔记1 ——我是谁
生活在不同时代或文化背景下,会使你成为一个不同的人。
个性:(individuality)
通常认为: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我考虑了我自己的喜好、态度、情感以后做出的选择。我所选择的这些特质都是最适合我的风格和个性。然而,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
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获得的是不同的经验。时间和地点是由具体的环境、理解、信仰和习惯所限定的,这些都会限定你的经验,并影响你的思维模式。例如:不同国家对于守时态度的不同、对于人与人之间亲密距离的敏感度的不同。对于饮食的不同。
大众文化的影响
以前的报纸、广播、电视,到现在的电脑手机。各种广告的狂轰滥炸。地铁上见到的乘客95%以上在低头看手机。而且目前大数据引领的机器智能,广告投放更是精准。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搜索了某一个品牌的电脑,从此不管是浏览器还是社交软件,只要能看到广告的地方,都会出现。
操纵的“学问”
想想自己是否有被操纵?大家肯定都一口否认,我也觉得自己没有被操纵。但是想想为什么会有消费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等就会明白,这些学科不仅仅只研究学术。
就在刚刚,移动公司的人员还在给我推销更高级的套餐,只需要以现在的价格享用更多话费、更多流量,只要我说一句好的,就能每个月优惠30元,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办理的,但是我拒绝了,我对免费的诱惑其实也是没什么抵抗,即使多余我也想有更多的优惠,但这种套餐一般办理过之后就不会轻易更改,这样两个月后,就自动用上了新的套餐。而移动公司自然就涨了销量。
人们越是多次听到一个口号或“论据”,对它就越是耳熟能祥。很快他就和那些经过慎重考虑的思想难以区分。
这简直是思想植入。现实的魔幻一点不输于艺术,就好像在《盗梦空间》里发生的一样,现实生活中同样在时刻发生着。
心理学的影响
天知道我都看了些什么“心理学”,比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弗兰克尔的自我超越还有什么色彩性格、九型人格等等。或多或少都会吸收一些,最近在看《这才是心理学》又在刷新认知。
成为个体
我们应如何看待个人特征?不是把它视为我们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赢得的个性始于这样的认知:不可能逃脱受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个性的本质就是警惕。
指导原则
1、把你对任何人、议题或情境的第一反应看作是尝试性的。
2、判断你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反应。
3、考虑你有可能对这个人、议题或情势做出其他的可能的反应。
4、询问你自己是否还有其他比你的第一反应更恰当的反应。
为什么要思考这些常识概念?
第一、这些概念通常是错误的。
第二、无论谁仔细思考这些概念,总会赢得新的知识。
第三、你越是透彻地了解这些概念,就越能精通于思维。
一个屡屡失败的人的常识也很有可能就是失败的。因为思考的武器就是脑海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