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积善之家有余庆”,解释起来就是要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亲朋。
我们把行善和现在经常讲的一个词:“利他”做一个联系,行善其实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一直这样教我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措辞,在我看来,是一种众生因果报应的描述,引导人们行善而非做恶,这里的“善”多少有些高,离日常似乎没那么近,我们明白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顶多是不为恶,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择善意。
而利他是更落地化的日常生活的一种指导,我第一次接触“利他”这个词,是在学做社群运营的时候,往往讲课的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会极致的利他就是利己”,当时我不明白这话的内含,只知道说尽可能多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把这种行为当做是一种自我付出,我很小聪明的觉得,这是设计者的心思,无非就是想不动一兵一卒免费使用劳动力帮他做事情,大家各取所需,达到社群最终的一个运营目的。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着实有些狭隘,我看到了利他这样思想行为的指导达成了社群运营的目的,却没有深入的思考为什么,为什么利他的思想有如此大的成效,事实上我并不只是在付出,如果我能明白利他终会利己的道理,我做事的积极程度和内心的愉悦感又是另一番更开阔的局面。
我们经常说格局和眼界,可能格局的打开是从“利他”开始的,当我们不再只是想自我的成功,而是如何成就更多的人的时候,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首先我们的内心是无比欢快的,因为我们在时时刻刻的行善,行善不单单是为了怕有恶报,更重要的是一种时时刻刻的自我成就感,其次,我们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正向的氛围,关老师曾经说过:“有人气就有财气”,我们经常听财富在关系之中,实际上幸福也是,很多时候我们很努力,却依然没有生意,工作不顺,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我们聚不到人气,人气的聚集,不是利益,一定是行善,利他!
回到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是否关心身边的亲朋,是否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公司的竞争关系,是否用朋友的眼光去与人相处,是否愿意无私的付出,不以收获为互换的前提,用利他的思维在日常中的点点滴滴,稻盛和夫说:“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他的信仰,而这并不只是期望善恶因果报应愿念的实现,利他就是行善的落地方案,利他终将利己,这是顺应自然生存法则的大道,大智慧,真正理解了利他的含义,一定是一次格局的提升。
最后,稻盛和夫对“真心帮助别人,反而自己倒霉”这样的现象做了一个深入剖析,善有“大善”与“小善”,以赌博借钱为例,朋友可能现状确实艰难,我们应不应该借钱给他,稻盛和夫的回答是:“不应该”,有时候单凭同情去行善很容易助长他人走到更大的歧途,这实际上是帮倒忙,让他越陷越深,行善要明辨是非,分清状况,为大善而非眼前的小善,果断拒绝,劝导他正视眼前的困难实为大善。
道理虽如此,现实中,遇到这样借钱的事情,我们多少还是会烦心,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对借钱人状况的判断,可以选择借出去钱,但是借钱的内心状态选择是送钱,也就是心里做并没有打算收回这一份钱的建设,这样自己的烦扰就会少很多,这无疑也是一种借钱的智慧。
总而言之,我们一生要修行的是自我灵魂的磨砺顿悟与成长,所谓智慧,庸人不自扰算得上是一种境界,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心智少受负面情绪的消磨,达到最终的幸福生活的状态。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