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能力越差的人,脾气越大。”我们办公室的王大姐就属于典型的这类的人。
她就是负责我们办公室的文件的收发、整理的,但在我们办公室里,那权威可是大了去了。什么都要按她说的放,一切和她有关的工作都要按她的想法办,但凡你提点意见,甚至一些善意的建议,都跟要了她的命似的,跟你“据理力争”,一定要证明她的工作方法最合理、最完美。
即便她的衣着打扮,也都要让别人夸奖,她穿了新衣服,哪怕你说句“这个大衣要是搭配深颜色的裤子就更好看了”这样的话,她都要揪着你给你讲一通颜色搭配理论,最后证明她现在的搭配是个绝佳的搭配。
因为她年纪比我们都大些,时间久了,我们也就都不和她争执了,反正也不是啥大事情。
虽然平时我对她客客气气,敬而远之,但是内心里,我是颇有些看不起她的,觉得她分不清自己和工作,甚至分不清自己和自己的衣着打扮。
(二)
我的一些日常工作,别人如果给我指出不足,一般我都是能很愉快的接受并进行改正的。有时候即便别人说的也不是完全正确,但多数情况下,我还是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一直一来我都觉得自己还算是个比较明智的人。
但是,如果别人攻击我的观点,我就忍不住了,一定要和他争个面红耳赤,不说服对方,绝不善罢甘休,很多时候以双方气愤不已,而最终也没有任何结果而结束。
有一次,跟领导去参加一个会议。会议上,领导提出的一个观点,被另一个参会的代表批评的一无是处。当时,我气愤极了,要不是因为领导在,而且会议特别重要,我都要跳起来和他争执了。
但是,领导听完他的评论之后,仍然心平气和,从容淡定的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有理有据地一一驳斥他的不对之处,并最后感谢他的意见,说让自己又更清晰地理解了自己的观点。
会后,我对领导说:“您真有涵养,在那种情况下,竟然能够压住怒气,那么从容的表达您的观点。”没想到领导说:“我没有生气啊!人家批评的是我的观点,又不是批评的我,我干嘛生气啊!”
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太傻了,我和王大姐有什么区别啊!我不是也分不清自己和自己的观点嘛,竟然还看不起人家王大姐,这不是典型的五十步笑百步吗?
(三)
后来,读到心理治疗小说《爱情刽子手》,我对这件事情有了更深刻、更明确的理解。
《濒死者之欲》里的卡洛斯,就是这样一个分不清自己和周围事情的人,对别人的批评十分敏感,生活过的一团糟,因为慢性淋巴瘤终末期被推荐到心理医生那里。
心理医生指出:他的问题是自我的核心部分和外缘属性区分不清。他将工作也包括至他的自我核心部分,别人批评他的工作,他就以为是在攻击他,导致芝麻蒜皮的事都成了他眼中致命的威胁。”
我终于明白:“其实我和王大姐的毛病,同样也是没有把自我的核心部分和外缘属性区分开来。只不过王大姐纳入到自我核心的部分比我多而已,她将她的日常工作、衣着打扮都包括了进去。而我虽然把我的日常工作区分出来了,但是我把我的观点纳入到了自我的核心中。”
当别人攻击你的核心部分的时候,你展开还击是自然的,因为攸关生死! 而错误的把自我的外缘属性,比如我的工作或我的观点,当作核心部分,就导致了生活里的各种混乱。
经过心理治疗师的指点,卡洛斯终于将他的自我核心与外缘属性分开了,并悟到了一个洞见,“我不是我的工作、不是我说的话,不是我的衣服,不是我的鞋子,这些东西都不是。”
他进而把“”我不是我的……”这个模式运用到了自己的身体上,我不是我的身体,因此,进一步克服了对于癌症的恐惧。最后,从容而有意义地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
(四)
自我的分际,属于心理学上的概念,却与我们的生活戚戚相关,自我分际不清的问题,不止心理疾病的人存在,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点。
对于太显而易见的属于外缘属性的,特别容易区分,而对于与我们的努力相关的一些东西,有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比如日思夜想得出的发明,比如梦寐以求光环耀眼的荣誉。
“肖氏”反射弧的发明者,原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2005年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肖传国,就做过一次这样的糊涂者。
他因为在网上发表了篇怒怼方舟子的文章,与方舟子结下了梁子,当他2005年被提名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的时候,遭到了方舟子狠狠地报复。
方舟子在各大媒体上发文,指责肖传国谎报论文数量、小奖谎报成大奖,肖传国因此没有评上院士。
肖传国一怒之下,起诉方舟子和各大媒体诽谤侵权,第二年,获得法院判决胜诉。
可是,方舟子根本不服法院的判决,反而变本加厉的对肖传国进行攻击,甚至找来100多位手术失败的患者,声称肖传国实际的手术成功率为零。
这下肖传国被彻底激怒了,一气之下,雇了个人,用锤子把方舟子打了一顿。肖传国也因此被拘留5个半月,并被武汉协和医院解除了职务。
一个留学美国的教授、一个院士候选人,就这样因为一个小人的诽谤而把自己的前途毁掉了,其原因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发明划到了自我的核心领域,因此,当别人攻击、诋毁它时,他就感到自己受到了致命的威胁,而作出了非理性的决定。
所以,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有不通常理的反应的时候,不妨检视一下,是否将这些事情,误划为自我的核心区域了。
(五)
正确区分自我的核心领域与外缘属性和活动,是心智成熟的标志。
一切不是我们生命赖以生存的东西都只能是自我的外缘属性,比如我们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成就,我们的经历,它们滋养着我们的自我核心,但都不能成为我们的核心。
我们自我的核心应该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失去了就不能赖以生存的东西,要精而又精,少而又少。
心智越成熟,这个自我的核心就应该越纯粹,也越坚固。
就如《阿甘正传》里的一句台词:“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的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愿我们都能逐渐成熟,剔除我们自我核心里的不合理成分。变成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