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慕尼黑》影评

      这部电影,从苏联人来看是爱国大作,从美国人来看是本该失败的胜利者的无耻炫耀,从中国人来看是俄国人少有的大片,从一个打球的人看就是视觉的盛宴,从专业角度看就是华丽而不真实的闹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管是从音效上,从视觉上,都接近于好莱坞水平,深层的立意让影片比那些无聊的大片更上一层楼。影片在最后的决赛中,太量远用了慢动作,精细到每一个小动作,每一记投篮,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那年那天,那场比赛。慢动作的充分利用一直都是俄罗斯电影的法宝,也许美国人花上千万拍十几秒花里胡哨的混战镜头也没有一个俄罗斯导演把镜头放慢,刻画出一个朴实无华的真实画面强。

      对于俄罗斯电影来说,影片也表现出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在影片中那些布尔什维克党的伎俩几乎给了反面的立意,这也成为了此影片的重要看点:他们承认了苏联政府的无能,当时的腐朽,从而衬出了一个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特别是加兰任和他的光头上级。不得不说,俄罗斯的开放立意是中国电影望尘莫及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美国人来说,就算派上几个大学生,只有道格.科林斯一个未来巨星,失败也是不可接受了,显然,梦之队是去打爆全世界的,而他们也够狂虐全世界的。注意,美国全上的是大学生,道格第二年才当选状元的!苏联人是全国最强的人,一起练习了那么久,还有一个苏联乔丹谢尔盖,有一个苏联皮篷萨沙,有一个苏联的菲乐.杰克逊加兰任。可美国队还会输?当然,这个判罚太具争议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说重比一次,历史罕见,重比两次,史无前例!回秒回错了,比的不是三秒吗?表错了与比赛有半点关系吗,裁判误判球员抗议都要吹技犯,表错了你去骂调表的,也是要争议很久的,更何况同一理由重比两次。

    如果我去判,重比一次可以,两次不可能,苏联队赢的不是比赛,而是手段,还听说国际篮联主席收了钱呢。

    说完争议,电影中还有不足:不可否认没有三分线的场地,复古的球框十分真实,可那时的苏联队,怎么个个漂亮的后仰跳投,两三分钟一个空接暴扣:大哥,美国队当时也没这么干吧,张伯伦拉塞尔场均也就一次扣篮就点燃全场了,而且空接是近三十年的打法,看以前哪有这么打球的。也许这是一种艺术加工,但影片已经十分真实了,再接近实际一点又有什么好的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有,别说你们打的是美国队,你们只是打了一帮大学生,NBA地板都没踩过的大学生!

      片子拍得不错,这也许会是篮球史上最大的争议,不管怎样,纯说艺术,还是十分不错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上午拖MDRT李雅月主管的福,我们善爱处的伙伴们都有机会抢先看了13号才在大陆上市的电影绝杀慕尼黑。 第一次早...
    汪清飘阅读 6,698评论 0 0
  • 感谢MDRT李雅月主管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次全员抢先看还未上映的电影绝杀慕尼黑的机会。未去电影院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这个...
    汪清飘阅读 3,375评论 0 0
  • 最近有一部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大热,笔者本是一名影迷,同时更是一名资深球迷,怀着对篮球的热爱,观看了这部俄罗斯...
    MF郑阅读 5,565评论 0 1
  • 上一章:静待彼岸花开时(五) 苏晴的寒假如同往常一样过得并没有什么新意,在夏亦燃的一哭二闹三上吊之下他们两个被允许...
    六月申阅读 2,895评论 0 10
  • 秋天已经满怀激情登场 开始专属演讲 仍然记得澄明的蓝天 那是自童年流进血脉的颜色 银杏富贵着金黄 呼应秋天厚重的呼...
    风_行水上阅读 1,404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