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的生死存亡。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思想观念,持续念好作风“三字诀”,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以“公”字为尺,校准作风建设“价值坐标”。“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回顾党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忠心、纯洁公心、为民初心。在江西革命根据地,刘启耀肩负金条,乞讨数年,即便忍饥挨饿,亦未动用分毫公款,克己奉公、顾全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步入新时代,党员干部理应将一心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作风建设的精神底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站稳群众立场,用手中人民赋予的公权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公道之事,坚决杜绝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等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行为。
以“严”字为纲,拧紧作风建设“责任发条”。“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作风建设需从根源严抓严管,方可见效。回溯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类非无产阶级思想,古田会议适时召开。会议通过严肃整顿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促使红军实现浴火重生式蜕变,战斗力与凝聚力得以大幅提升,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成效显著。但需清醒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党员干部应将 “严” 的主基调长期坚持,把作风建设融入自身日常工作与成长规划,要自觉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对自身作风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始终恪守有案必查、有腐必惩的原则底线,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抵制腐败行为,以实际行动持续释放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
以“廉”字为盾,筑牢作风建设“防腐堤坝”。“廉,政之本也。”明代况钟三任苏州知府,秉持“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操守,以公正廉洁赢得万民敬仰,离任时百姓“罢市哭送”的场景,至今仍是廉洁从政的生动注脚。这一历史佳话深刻启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将廉洁自律作为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核心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党员干部应当把廉洁自律融入日常工作,以党性修养固本培元,用理想信念强筋壮骨,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面对利益诱惑,必须高悬党纪国法戒尺,始终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政治清醒。同时,主动打破权力运行的“暗箱”,以“开门纳谏”的胸怀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之下规范运行,让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