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意外,这个郑氏十七房原本不是我们预设目的地,我们原本想去嘉兴或者苏州某个古镇吃午饭的。可姐夫起得早,早饭自然也吃得早,最主要还是一碗海鲜面,科学告诉我们,面食只在肠胃停留2小时。
于是乎,因为我们无法早起,而后还要优雅地吃完自助早餐,又匆匆逛了一下菜场,买了点海鲜,(我还是比较理智的,品种多,数量少,不像二姐……)回酒店搬行李……出发没多久,姐夫就饿了。
他说要找地儿吃午饭了,没办法,他是司机,他说了算。百度查找附近有没有什么古镇?
二姐找到一个叫骆驼桥的“伪古镇”(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有理由的,各位朋友耐心往下瞧。),我喜欢货比三家,还喜欢详细看资料,姐夫如饿狼附身,嫌我磨蹭,于是就决定用二姐的导航,任凭我再三主动提议去附近的十七房,也不肯回头。
事实证明,我又对了,不听我的话,姐夫肚子都要饿穿了,如果不是有随行的萨其马垫垫底的话。
转了一圈,发现骆驼桥是一个街道办事处,有个骆驼团桥的体育场,没有古镇,至少我们没找到。
就这么一波三折,姐夫才听取了我的建议,来到了这个叫郑氏十七房的古镇。
我们在附近一家农家乐就餐,吃惯了便宜的海鲜,再来这里觉得贼贵,落差太大。还好我们不饿,这里的厨师手艺不错,出门在外,不能太挑食。
吃完午餐,姐夫又要去速写,我们则去十七房古镇逛逛。还是我与二姐花20元买了门票,独独我们俩买门票,我就觉得莫名不爽。要不是进院后,发现这里的古建筑很有特色,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我会一直觉得肾虚。
我原本以为,这里是一个姓郑的商贾,富甲天下,娶了17房姨太太,生了一群孩子,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座村落……
为了写文,谨慎起见,我特地查了一下百度,却发现与我的猜测大相径庭。我这么心高气傲的人,也会突然觉得自己好俗气,恶意猜测人家,低级趣味击破了底线。
这里与乌镇那些个古镇相比,胜在建筑有个性,环境也清净,游客少。而我对这些院落,也有莫名的熟悉感,亲切感。
下面摘录下部分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搜索一下详细介绍,真心不错。
郑氏十七房系郑氏一支南迁后世居之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季弟友郑桓公于陕西华县立“郑国”为王。
五代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郑氏一族三次举族南下。
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载,郑氏一支“宋南渡迁居灵绪乡(今镇海澥浦一带)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始祖贲,明贝也 赠登士郎,晋封林郎”,后繁衍成族。现存“郑氏十七房”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现有郑氏群宅住民335户,1024人。
十七房面积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今留有恒德房、恒祥房、三房堂房、大祖堂房、后堂楼房、立房、新房、四份头、老陆家、大弄、东弄、后新屋、河跟沿等“四水归堂”的单进和多进涤宅大院10余幢,二层砖木结构。
马头墙、厢房、石雕、牌坊等,具有一定的特色。厢房与厅堂的构筑风格融为一体。群墙外,墙河环城,绿水垂柳,家家有埠,四周有桥,宅中有街,街中有市。
建筑具有江南水乡风格,又兼有宫殿般的布局结构,中轴线、横轴线极为明显,经过历代增扩,建筑规模恢宏,工艺精湛,画梁飞檐,精雕细刻。
宅内还保留着还遗留着乾隆年间成亲王亲笔题词“淇水烟波半含春色”的木刻手迹。在村民中还保留着清代牌楼石刻“圣旨”匾额。
俗话说:十七房有三宝,棋杆最多、最高,宁波都能看到;十七房三年不下雨,河水不会涸;十七房马头墙最多,一级要比一级高,台风吹不到。宅上有街,街中有市,市中有店、有铺、有坊、有消防。宅外有环河,家家有埠头,小河外有大河,直通宁波,河边小桥流水、鸭子戏水、杨柳拂岸、倒影横斜。
我没看到鸭子戏水,大概在重新装修,院内的鸡、鸭、鹅、孔雀、猪、羊都被关了起来,很是可怜。
我随意拍了一些照片,刻录进脑海里的景象,却让人欣喜不已。亦不多啰嗦了,请看照片吧!
这蛇我必须着一下笔墨,我从未与一条蛇两相对望过5分钟以上。
事实上,我闯入这里的时候,看见一只鹡鸰与它在两相对望,不过它们距离近些,几乎不超过10公分,我觉得新奇,便想拍下这个场景,谁知才举起手机,鹡鸰就飞走了。
我定定地看着那条蛇,仿佛旧相识,很奇怪,它不怕我,我也不怕它。后来鹡鸰以为我“飞”走了(或许鸟都会这么揣测人类),又飞来蛇身边,我心想机会来了,可手机一举起,这家伙发现我没走,就又飞走了……
无奈之下,我只得留下小银蛇的珍贵身影。它看了我良久,后来大概觉得没劲儿,或者是发觉不是它要等的人,亦或者,它觉得自己等的那个人由于转世长残了,它不稀罕了。于是,它挣扎了几下,就匆匆游走了。
倒也不是我迷信,但是,觉得这地方真的有那么些亲切感,比如那条蛇,仿佛是等了几百年的朋友,为了我驱车前来的真情,它在原地儿等了我好久……
或许,路过一个地方,遇见一些人,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亦或者,是前生今世的约定,在某个不经意间,不知不觉地赴约,践行。
这十七房,相遇虽意外,实则觉惊喜。人生本来处处有意外,时时会有惊喜。好心态,永远能遇到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