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圆月,我不想见了

看到大学同学朋友圈发的文:月是故乡圆。下面是明月当空照的图片,图片里有已经成熟的玉米、茂盛的荒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田野和依稀可见的村庄。只是村户零星点点,显得极不协调。略带荒漠的图片与同学随手写的文字在情感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格格不入的画面映上心头:没有故人的家乡,月亮再圆再亮,除了几许伤感外,剩下的落寞,恐怕只有那挂在空中的月亮有感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当时的李白26岁,独自旅居于扬州。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他看着窗外一轮皓月,突然升起了浓厚的思乡之情,于是有了这首《静夜思》。

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仿佛地上泛起了一层薄薄的清霜。诗人不禁抬起头来,看着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远方的家乡。

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每年中秋来临,我都会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还有那悬挂在夜空中的一轮圆月。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对于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永远是一帧珍贵的水墨丹青画,永远是心灵依靠的温馨港湾。走过山山水水,走过岁月流年,游子的跫音无论落在何处,那一缕心头萦绕的乡思从不曾有半分的消减。故乡,是一根无形的线,不管游子走多远,游子终究离不开它的牵绊,躲不掉它的牵引。当雁字回时,当月上柳梢头时,当风起、雨落、雪纷飞时,游子的心,总是一次次向故乡的方向飞去……

烟雨红尘,诉不完的是乡思,斩不断的是乡情。这一程,山长水远,下一程,定是温暖情长。游子,你听!风中,有一支清幽的笛在吹起,有个声音在深情地对你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小时候圆月对于我来说,是期待,更重要的那圆月只是针对中秋佳节的晚上。平时的月亮圆缺,我无心过问,因为只有中秋那晚的月儿散发出的光芒,才是最有力量的,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她把奔波在外的人儿召唤回家,家家户户都团了圆,那个幸福只能溢于言表,却难以用文字描述的清。

那会的农村,真正赏月的没有几个,不单单与经济、文化有关,时代使然。对于大人来说,看到满桌的孩子,欣慰得很;对于孩子来说,桌子上那令人垂延欲滴的鱼肉才是盼月的真正目的。

我那会虽不懂赏月,但我会在月色迷人的夜晚满庄子跑着。手里拿着月饼,坦白的说,月饼都是有限的,能晚上握在手心里到处炫耀的那块月饼,定是这一天分到手的第二块,也是最后一块。没经历过穷日的人,是无法体会的。

那块月饼被手攥着,撒了碎末,借着月光用舌头舔个光,依然舍不得用牙齿啃那半圆不圆的“手中宝”。一旦吃了,月饼就没了,月儿也就跟着散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月儿不再,那块月饼却散乱无章的躺在床头边。

想到此,家乡的月亮一定是最明亮的。世界上的任何一角都不如家乡的景色美丽,头上的月儿是随着我的步伐移动着:我拼命地跑,月亮也跟着飞,我站着不动,她也驻足不前。

孩子们相互追逐着,嬉闹着,月亮微笑着,最为神奇的是那嫦娥在动,玉兔在跳。那会,我们会坐下来,一边眺望着月亮里的嫦娥,一边会诅咒王母娘娘。没有读书的我们,都会从长辈那里或多或少知道点“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故事。

有时候天公不作美,中秋佳节适逢阴天甚至雨天,这时候我们虽然一边在难受着,央求父母陪着我等天上的月儿出来。肚子里装着满满的“宫廷御宴”,有的是劲头等。孩子们会打着大黄伞,披着塑料布,相互串门,相约野外雨中候月。

那样的天气,没有月亮,可是内心里是兴奋的,每个人的脑海里都装着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

读了小学,每逢中秋的那天,大姐会牵着我的手,给我讲述有关月亮的很多故事。那会,感到世界上大姐最伟大,觉得大姐比月亮里的嫦娥还美。那样的中秋之夜,月儿显得格外亮、格外圆。

印象里,父母没有带我赏过月亮。如果是一起看月亮的话,那一定是秋收季节。在田地里,我躺在玉米秸上,仰望着天上的月亮,父亲坐在地上,抽着烟;母亲则站着,那会父母会胡乱回答我提及有关月亮的疑问。

然而,就是那样的场景,依然感觉到家乡的月儿很圆。

漫天遍野都是欢声笑语,这样的一个夜晚,在月亮之下到处都是农忙之人,路上的板车拉着玉米往返于田地和家里。天上的月儿那样的明亮,趴在玉米秸上看小人书都能看得清。

农村的孩子没有什么科技娱乐活动,但喜欢在田野里打闹着,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这样极其单调却又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得欢笑在月光之下漫天飘荡着,有时候这样的月夜恰恰又是中秋之夜。

不在农村生活的人,哪里懂得中秋也是个闲不下来的季节。

圆圆的月亮一个人漫无目的在天空中飞舞着,照亮了整个大地,躺在田地里,托着腮斜瞅着她,感觉得特别温暖。

读了初中,大部分的中秋夜晚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要上晚自习,遇到周六和中秋相遇,在家赏月已是必然了 。不过那种巧合,印象中就没有过。

大姐已在高校学习,家里的月亮再也不像大姐在家时那样亮了。

慢慢的,感觉到学习上有点压力了,赏月的心思依旧不变。校园里,晚自习结束的操场上到处都是赏月的学生和老师,只是那会没有几个学生敢和老师一起品谈月亮之美。

家乡的月亮依旧那么圆,因为家乡的人儿从未减少过。所以,很是向往家里的月亮,总觉得她一定比校园上空的月儿美得多。

虽然那时我已知道,天上只有一个月亮。

大姐出嫁后,再也没有陪我一起看中秋的月亮。按照习俗,春节和中秋节,出嫁的女子必须在婆家过节。

我感觉到月亮有点残缺起来。

长大了,总会在中秋节晚上行走在家后的小路上,来回多少趟,自己数不清,碰到的乡人感觉到很亲切,再抬头,看到月亮更加亮了。

家乡热闹的气息大不如从前,打工的人们渐渐地忘掉了中秋团圆,只是一个劲的挣钱。

本来乡人就没有赏月的雅兴,不断的行走至异地谋生。家乡的月儿显得很孤单,挂在天空中,没有了往日的生机。

再想见到往日的同伴,恐怕要等到春节,可是那会是否有月亮,月儿是否明亮,都无人关注。他们都是急匆匆的喝了几杯酒,串了几家亲戚,又挤入务工的潮流。

家乡的月亮,真的被乡人忘记了。据说,外面的月儿很美,中秋节赏月,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韵味。有的是和工友一起赏月,感叹都市的繁华,开始厌倦了故土,更忘记了那轮飘在家乡上空的圆月。更有的在这月圆之夜,与美女或帅哥一起花前月下,早就把家中的那个妻子或丈夫抛在脑后。

父母跟着我们进了城里,回老家过中秋成了过去,在老家后面漫步赏月的情景渐成了回忆。

家乡的老人们在减少着。偶尔回去,有种到了外乡的感触。

家乡的那轮圆月,似乎被我彻底忘掉了。原来我不是圣人,不,是个不懂感恩的人儿。否则那陪同我近二十年的月亮,怎么就轻易地被我抛弃了呢?

渐渐地,似乎认识到,家乡的月儿不论圆缺,我都没有资格再去评头论足了。

庄子里剩下的老人们不多了,和我父亲年龄相仿的大都去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或许有明月,他们应该在一起延续世间的热闹。

空旷的村子平时罕见有人进入,除非婚嫁丧娶。一片树叶落在庄内,都能判断出它落在哪一处了。

空中的月亮根据季节,不断变幻着。中秋的庄子,几乎形同虚设,没有鞭炮声。到了晚上,有几家灯亮,外面悬挂在天空中的月亮依旧照着这块土地。

只是,一家灯灭,另一家灯也暗了,通亮的庄子看不见一个人影。

天空的那轮圆月,虽然没有黯然失色,可是发出的亮光,显得甚是凄凉。

父亲走了,跟我们来了一场诀别。

从此,我再也无心在故乡夜宿,因为那样我更加思念父亲,泪水会陪我失眠一夜的。这情景不是一次了。        若是圆月高挂,我会点根烟,仰望天空,想着父亲在世的情景。特别是父亲一个人顶着巨大的压力,身上背着沉重的包袱,义无反顾的行走在艰辛的生活路上,应验了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所以,我畏惧家乡的月亮。父亲的音容笑貌,我有时候好似能从月光中感知。

我不愿看家乡的月儿,因为家乡的人儿都去了远方,同龄的大都在不同城市安家。他们的后代,根本就没有家乡的概念。

中秋又来了,好似悄无声息,又像波澜壮阔。

若是家乡天气晴朗,月亮定是又圆又亮。只是明月之下,看不见人影,听不到犬吠,只能聆听到偶尔传来的几声哗哗的树叶声。

曾几何时,想到衣锦还乡;想到叶落归根;想到与儿时的玩伴老来聚在一起安度晚年;凑在一起晒太阳、喝茶谈过往;也曾天真地以为,有那么一天中秋来临,在儿孙的搀扶下,沿着屋后的小路,就着月亮的光,用手杖在地上有节奏的敲打,慢慢追寻逝去的岁月。

如今看来,一切都是痴人说梦。

梦醒后,仰声长叹:故乡?家乡?使我思维一片凌乱!

那故乡的月亮,又或是家乡的那轮明月,不管怎样的在空中滚动着,都拽不回我这颗失落的心。

因为,故乡那些新房子,多是空空的,使得村庄显得无比荒凉。这样的情景,若是趁着中秋节回去赏月,带来的除了万千伤感外,仅剩身心俱疲。

当年的玩伴,似乎形同陌路。月儿未变,人却变了,不再把情感看的那么重要了。

月儿渐渐的升高了,我的心却感到沉了下去。

推开纱窗,月色迷人,洒进来的光是异乡的月光。任凭眼睛睁的再大,依然看不到月亮里的嫦娥和玉兔。

是的,只有自己家乡的月亮上面才住着嫦娥和玉兔。

看来我还是那么痴恋家乡的月亮。

可是,现实告诉我:不要回去,那儿的月色虽美,但也能让你伤悲春秋。寂寞的夜,凄冷的光,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老屋早就塌了。如今月光再美,涌入老家院内的那些月光,无法唤醒我儿时丁点的回忆。这院房是父亲去世前后分两次落成。哪里有什么值得留恋?最多算是似曾相识。

以后,真的不去家乡看中秋圆月了。

不是我的家乡在变,似乎所有的农村都在改变。

但是“月是故乡明”的说法已经渐渐地淡出视野。只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那种思绪依旧在延续着,只是与月亮的关联已经不大了。

家乡的月亮,已经注入我的血液,一闭眼,就有她美丽的容貌。

以后,到了中秋晚上,我就要站在阳台上,扶着窗,看着窗外的月亮。过一会,再闭上眼,想着家乡的那轮住着嫦娥、玉兔的圆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