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岁月
儿时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着欲望和好奇。
生活在边远而偏僻的乡野里,吃的是粗粮,喝的是粗茶,穿着粗布的衣服,住的是茅屋草舍,走小路。爬山坡,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到处都是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虽然不好,缺衣少食的,但是,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个个精神饱满,欢欣鼓舞,人人激情迸发,斗志昂扬,当时正值农村农业社,大集体的高潮时期,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吃穿在家里,干活在集体。但是人们的生活热情不减,总是欢声笑语的,仿佛有出不完的力,使不完的劲……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的管理人员是由生产队长,粮食保管,现金岀纳,小队会计组成,生产队长负责本生产队的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的生产布局,经营管理,支配生产队所有男女劳力,粮食保管负责所有粮食的收储整晒,社员分粮借粮的过称,现金出纳负责生产队所有现金的收支,小队会计负责生产队劳力的计工,分粮计帐,现金收入计帐,社员借钱打借条子,生产队所有帐目往来,生产队长的能力如何直接决定一个生产队所有人口能不能吃饭,有钱用的关健。
生产队长的权力是很大的,管理生产队内两三百人口,支配全生产队所有劳力,分粮,借粮,借钱,一年的粮食生产经济谋划、合理支配劳力是队长能力的体现,“得罪队长做重活”,“得罪保管压称砣”是当时普遍的说法,当时生产队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生漆,蚕茧,队长如果能提前谋划,管理得当,这个生产队就丰衣足食了。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家庭的所有劳动力都参加集体劳动,就连公社的驻队干部也要下队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群监督,在社员家吃一顿饭,付半斤粮票,两毛五分钱,而且要轮转着吃,不能老在一家吃,不收粮票和钱,下次就不去这家吃了,社员上工实行工分制,男女劳力分三类,一等劳力,二等劳力,三等劳力,工分是10分,8分,6分,割漆养猪养蚕子的按定量计工分,漆、麻、耳、构大宗农产品统购统销,家庭生活必须品全部实行供给制,盐、酒、油、糖、布凭票购买,生产队生产的一切粮食物品除自己的自留地生产的外,其余全归集体按人口,工分比例分配。
分配方案,夏季粮食作物收莸后,整晒干净,盘存过称,完成公粮上缴,扣留籽种后,所有粮食按当时人口、工分做预分方案报公社审批,批准方案了全部分配到户,秋粮全部整晒盘存过称,在完成上缴公粮,扣留籽种,储备粮,综合全年的粮食数量,现金收入,按人口,工分比例做决分方案,公社批准后,现金一次分配到户,粮食按月分配到户,当时有欠钱的,也有欠粮的,也有分配现金上千元,几百元,就看你出工情况和人口多少。
真是一个物资匮乏,缺衣少食的年代啊……并不是说政策体制不好,当时的生产方式,生产水平,生产条件,生产能力太低下太粗放了,几乎是接近原始的生产水平,种地是刀耕火种一把潵,俗话叫“薄大块”,种的几山几沟的,粮食产量很低,靠大面积养活人,三大主要农作物都是老品种,包谷品种有“笨二黄”,“铁子白”,“乌龙早”,“马芽白”包谷种是当时最高产的品种了,一包谷棒子也就是五十来粒籽儿,生长期长,高山种植不得成熟,只能种好地,低产的也就二三十粒籽籽儿,小麦是“笨麦子”,“三月黄”,杆儿高,杆儿软,爱倒伏,水稻品种有“高杆白”,“湖南早”,是引进的品种,算是高产的,没有良种化肥,好地烧火粪用点农家肥拌一下,提个苗儿,一切都是靠天吃饭,再加上缺苗儿,雀鸟儿野猪害,种在人而是收在天。要想吃饱肚子,就拼了命地开荒烧火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也就是个锅完肚子饱,没什么积蓄。
虽然经常饿肚子,人们生活的热情,自觉性是很高的,一切都听党的话,坚定信心跟党走,十分的爱国家,爱集体,收了粮食先缴国家的,留足集体的,然后才是自己的,那时候生产队包谷,小麦,水稻三种主要粮食要按比例上缴国家公粮,集体要留足第二年的籽种,储备粮,目的是防止人多劳少的人家决分时分配的口粮少,不够吃,好借储粮吃,解决社员临时生活困难,度三四月粮荒。
为了改善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工农业的生产水平,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激发了农村农民修田造地的冲天干劲和积极性,人人都想吃饱肚子,有衣服穿,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安身立命之本,粮食收种完毕,生产队都要放几天假,让家里的劳力收拾过冬柴火,割茅草修缮房屋,整理猪圈啥的,然后迅速地投入到修田造地的高潮里去了,拦河打卡子,改河道,抬石头砌石坎,坡地变梯田那才叫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热火朝天拼干劲,多修好田多收粮,吃饱肚子有衣穿”,天寒地冻,雪花飘飘,饿了嚼口冷干粮,渴了爬在沟沟里喝口冷水,干在工地上,从来没听说有人叫过苦,叫过累,有过什么抱怨……甚至有人生病了劝都劝回不回去,也要坚持修田造地,付出劳动作贡献,人们的干劲,自觉性,积极性,劳动热情是前所未有的,空前高涨,弥漫着每个角落。
生活虽然贫穷,在当时学生教育并不落后,两个生产大队有一个完全小学,一到五年级,有一百多个学生,六七个老师,学校的房子比任何一个家的房子都好,教室明亮,课桌板凳整齐,学生家庭居住分散,远的上十里路,学生到学校学习带粮带饭,学校请有炊事员给教师学生做饭,热饭,年终学期满了炊事员按工分到各生产队去分粮食。
学校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既不断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也要批判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在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学校有贫管会,由两个大队的大队干部和公社驻队干部组成参与学校管理,老师和学生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学校定期的举办忆苦思甜活动,请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给学生讲革命历史,讲革命传统,讲艰苦奋斗精神,叫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培养社会主义红色革命接班人。
在不同的季节,校长还要组织老师带领学生到山上地头去挖野菜摘白蒿,吃忆苦饭,思今日甜,贫管会的干部和老师们带头吃,望着黑糊糊满是野菜蒿子没几粒米的忆苦饭,学生们张不嘴,咽不去,有的学生竞然哭了,孩子们那受过这样的苦呀?虽然缺吃少穿的,吃蒿子菜草的时候还是很少的,有了自然灾害,粮食减产,国家都要定期发放救济粮,度过灾荒,就是吃野菜蒿子也是大人们的事儿,孩子们也受不到挺大的苦,这个时候,贫农代表就给学生讲旧社会,讲地主剥削,讲穷人的苦难,听着贫农代表声泪俱下的诉苦,看着校长老师贫管会的干部们端着野菜蒿子饭吃的是津津有味,学生们也有了对忆苦思甜的认识。深受教育,争相地也抢着吃了起来,
学校有校地是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劳动的基地,生产大队给划的都是水田,除犁田耙田请生产队的劳力干外,其余育秧,栽秧,除草,打谷子都是老师组织带着学生干,人虽然小,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干得非常起劲,大学生打谷子背谷子,小学生抱稻草,把田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做到颗粒归仓,不糟蹋粮食,收完稻谷,晒干了再碾成米那才是学校最热闹,高潮迭起的时刻,那时候没有碾米机,吃米比种谷子还难,提前一天校长带着老师在附近联系有石磨的人家,借“碓”窝,抓锤,然后按班分组由老师带着按每个学生三斤谷子在石磨上擂米,擂出的是糙米,是生米,吃起来粗糙,要在碓窝里用抓锤“舂”成熟米才能煮饭吃,干活的都是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你争我抢,替换着上场,累得大汗淋漓,学生们兴致勃勃,热情不减,半天下来,擂出来的糙米“舂”成了雪白雪白的白米了。
校长在头天就通知了学生自己在家里带菜,学校要用校田学生自己种的白米煮饭招待学生,各年级的学生早早地把自己的课桌凳子搬到操场上,按年级排列好,校长请来了大队干部,驻队干部,贫管会干部,贫农代表,学生们整齐地坐在操场上,驻队干部,贫管会主任,校长分别讲话,高度赞扬了学生热爱劳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为和积极性,并鼓励大家今后要继续保持好好学习,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争做社会主义革命的接班人。
吃着雪白雪白的白米饭,不仅吃起来香甜,而且里面还蕴含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呀,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生存能力,而且在劳动过程中获得了劳动的乐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传统让学生们自幼从心里鼓起了生活的风帆,昂首阔步地未来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