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提醒我们,要有意识地去区分事实和看法。同样的,我也希望你能够努力的去区分你下面看到的文字当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书中作者的看法,哪些是我道听途说的看法,那些是我自己的看法……相信我,这很重要。因为我当然很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可如果万一哪天你被误导了,请记住,我是一定,不会负责任的,哈哈(ꈍᴗꈍ)
今天开始看的这本书叫做精要主义,这和之前提到的断舍离,极简主义等等都有相似之处,说的还是如何通过减法,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做到,少但更好。
(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话题,那么我今天的、明天的、还有后天的分享,你都不用看了,以免浪费时间。)
这本书不难看,以我那很慢的看书速度,昨天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精要主义的核心思想模式,主要有三点:
1.选择,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
2.甄别,几乎一切都是噪声
3.取舍,我要的究竟是什么
(同样的,如果你对以上三点有着很好的理解,那么我下面的解释性文字你也可以跳过)
下面是我看完书以后对于这三点的理解。
先来说说选择
首先要意识到我们是可以选择的。痛苦到自己,一点选择的余地都没有的情况其实很少见。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维克多.弗兰克。弗兰克在二战的时候被纳粹分子关到了集中营里面,他在里面备受折磨又看不到希望,他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使他痛苦万分,可是弗兰克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是,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下,他自己也是可以选择的,因为他至少有选择自己心态的权力。于是他就开始想象着如何运用自己的意志去战胜周遭的环境,他想象着他要把这一切的经历和体会保留下来,等到出去以后分享给更多的人。最终他做到了。当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不会遇到弗兰克那么糟糕的情况,可是我们却经常性的发生习得性无助和选择能力缺失。比如说会觉得今天下午有一个会议你只能参加,比如说会觉得这个任务你只能接受,比如说会觉得你只能早晨七点起床不能再早了……自己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利,就会有其他的人来替你做选择,进而你就会觉得你的时间不属于你,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通过掌握自己的选择开始转变。
然后是去甄别
书上说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几乎一切都是无价值的,只有极少的事物例外。这让我想起了80/20法则,在我们所有的行动当中,80%的结果是由不足20%的行为带来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把那20%的行为甄别出来,用力的把它做好。还有人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要用盲目的努力来自我安慰感动自己,选择大于努力等等,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跟我一样,总是觉得忙了一整天,又没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瞎忙的话,我很欢迎你和我一起从甄别开始
最后是取舍
我有个同事暂且就叫他张三吧,背后我们都叫他奔跑的张三,因为他总是在跑,也因为不跑他就会迟到。就像书中说的,张三们总是试图要赶着再多做一件事情,他们明明知道离开会只剩10分钟了,而去会场就需要10分钟,他却还要坐下来回复几封邮件才出发;张三们会答应在周五前完成报告,即便在同一天他还有重要的工作必须完工;张三们会答应周六晚上去参加生日派对,即便在同一时间还有演出要去看......张三们希望两者兼顾,可事实总是事与愿违。在现实中,接受任何一个机会都无疑需要舍弃其他几个,这个在经济学里是不是被称为机会成本还是别的什么。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是我们却经常自己以为自己是超人,我们觉得我们可以掌握这一切,可以搞定这一切,我们可以兼顾所有。不,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凡人,有所取必有所舍,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的初中老师说过一句话,为了你最想要的,就要学会舍弃。这句话,我记忆至今。
这就是精要主义第一部分的读后分享了,明天我们继续第二部分:探索。
最后再一次的提醒,请仔细阅读本文的第一段话,读三遍吧ʘᴗʘ…
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