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写文的活动还没有结束,所以我还要努力码字呀。上一篇写了那四个字呢“回望明清”。看到很多同学写了关于明代、清代的历史,突然很羡慕她们,了解历史,知识渊博。恨不得自己可以回到九年义务教育回炉继续学习一番。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世上哪有这种时光机,可以让我们回到任何想回去的时间段,如果做不了这个梦,不如去寻找另一个可以实现的梦。
后面的那一整面书墙也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如果自己不能在深入学校在去学习,那步入就好好在社会、在家里学习,学习各种自己想了解的,看各种书籍。
其实在三年前我是没有读书意识的,可能是这进几年读书的热潮被网红、大咖们炒火了,所以现在各个平台都出现了读书势头。
我最开始可能是受那个演说家冠军刘媛媛的影响,就是那播放量数亿的视频主角。因为喜欢、因为崇拜、因为羡慕,所以一路追随她的脚步。
从公众号到短视频,在到直播,因为她最开始直播都是卖书的,主要还是以童书为主,因为那个时候我也已经意识到,如果我这一代没有读书的习惯,那就培养下一代读书的意识。
但是由通过她的视频才了解到,大人整天端着手机在那刷,孩子怎么可能主动看书呢?所以为了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我也渐渐放下手机,走进书籍里。
同样还是在她的直播间知道,在很多中国家庭都会有电视墙这个硬装装饰,但是书架、书墙很少出现在中国家庭里,可能是为了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所以也会做出不一样的举动。
在当时也是花“巨资”给孩子置办了一个书架,虽然这个书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贵,可也真的画了当时家庭收入的一大部分。
可能是家庭收入太低,才会让我觉得这个书架很贵,或者说这个书架在我们家庭当时的认知中,这东西太鸡肋,完全是没有用,不如花这钱给孩子买衣服、买吃的、或是办张儿童乐园的卡。
所以这个书架在当时我们家庭的认知中觉得这个是花“巨资”购买的。真庆幸我做出这样的选择,没有因为觉得这东西不值会放弃,也感恩家里人的支持。
再在后来为了填满这个书架,我断断续续又在刘媛媛的直播间、王芳老师的直播间、还有其他购书渠道买了很多书,差不多那一年的时间每月都会置办一些新书,当然很多都是童书。
幸运的是现在小朋友的这个读书习惯算是已经养成,每天晚上必读半个小时左右的书才去睡觉,有时候我会让她选择:你是选择玩半个小时在睡觉,还是讲书半个小时在睡觉呢?
小朋友都会坚定的告诉我:讲书。这是多么好听的回答,这证明我这么长时间以来的付出得到了正向回报。而当初那些买书架的钱、和买书的钱花的也很超值。
小朋友这一书架里的书已经看了百分之八十,很多书还不止是看了一遍两遍,很多看了不止10遍。但是很多书她也是从来不去看,对于她不看的书,一开始我还比较着急,渐渐的我也释怀了。
因为有时候现在她不想看,当她某天突然有兴趣了,会缠着你给她读。如果真的想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真的要让她看感兴趣的书,这样她才觉得看书是快乐的,如果是强迫她,完了,这个读书习惯别想了。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都是这样,越是不想让我做的事情,我就越想做,越是被强迫,排斥的心里越大。所以尊重孩子的意愿吧,坚持一段时间你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一开始也不管是想培养孩子读书习惯才买那么多的书,也是想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认字,渐渐的我发现这个读书认字真是太适合孩子了,现在小朋友的识字量很大,虽然没有完全统计过认字多少,但是我想完全能达到一年级的识字量要求。
这一切都是要感激读书这习惯呀。
看到小朋友的读书习惯已经养成,随即也培养起了自己的读书习惯。
因为在2022年的5月开始就在齐老师的社群你泡着,泡着泡着被一群比我优秀又比有努力的人感染着,特别是齐老师,每天不断的输出阅读带来的不同价值,感受我间接知道,唯有阅读才能过不一样的人生。
但是身边的人很少有阅读的习惯,周围的人只有一个姐姐家里有书架,其他的朋友、同事家里都不曾有书架的摆设,更没听过她们有谁看书的习惯。但是期间我也尝试在朋友圈里发过看书的朋友圈,但是会被身边的人问过:喜欢看书?我回答:还好。
一开始我的读书习惯也不是很好,虽然知道读书的好处,但是每天的习惯不允许我读书,总是想不起来读书,每每都是到了晚上快要睡觉了,才会拿起书本翻看几页,想着我今天看书了呀,得到一种心里安慰。
慢慢的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必须要养成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于是狠下心给自己制定了这一计划。
于是在2022年11月中旬决定每天早起读书一个小时,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坚持到了现在,虽然期间也经历过很多次没有起来,因为“羊”过,因为要“上班”,早起导致白天没有精力工作,因为孩子生病,断断续续的都休息过几次。
好在时间都不长,而且后来也跟上了之前的进度,继续保持早起看书。我仔细回想过,为什么我这个习惯能比较顺利的坚持,可能还是由于我以前就有早起的习惯。
可能是生长在农村关系,家里没有睡懒觉的习惯,农村生活过的人应该都懂,真的天一亮就起床了,不会像城区的孩子还会赖在被窝里睡个回笼觉,或者躺被子玩手机。但是现在的农村生活好像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冷很多也不都起床,我知道的家里一个亲戚的孩子,大概9岁,每天都是中午10点或者中午11点才起床。
可是想想城区的孩子很多中午10点都已经上补习班或者自己读书学习了。想想都是差距呀。
幸运的是我家孩子还好,基本睡到早上8点算是晚的了,还是因为头天夜里咳嗽,休息不好导致转天晚起一会儿。
这个早起习惯我倒是没有特意培养孩子,可能是我和队友都起的比较早,慢慢影响了孩子,虽然有时候也会赖床不想去上学,但是相比更多的孩子,我家孩子还是起来的很早的,在这一点上我也不太担心。
很多时候孩子真的会模仿大人,大人做什么样子,孩子就做什么样子,要不怎么说大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我的早起读书习惯早已不在是我的卡点,所以我现在也很喜欢读书,虽然读的书不多,没有做到一个月读10本书那么惊人的成绩,但是相比去年的自己进步、成长了很多。
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真的不少,所以我也梦想着自己有间书房,或者有面书墙,在小点的愿望有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也好呀。
因为我现在的书已经没有地方安置了,孩子是书架没有我书的位置,我的书都放在房间各个角落地方,唯一明显的地方就是电脑桌上一点点的位置。还有衣服柜你的一点角落,还有电视柜一点点的位置。
真想买个简单的书架,可家里的地方也不大,买来的书架也不知安放在何处,所以迟迟没有购买书架。
其实我最大的想法是换个房子,换个大一点的三室一厅。一间孩子的房子,一间我和队友的房子,一间客房及书房,那应该是我最梦想的地方吧。
书房是普通人最大的精神之所,不管何时都能安安静静的在那里享受片刻安逸,如果下雨就躲在书房你,养只猫,做在它身边看书里的世界,品现实世界的味道。
如果是艳阳高照,书房里能透进一片片阳光,那一定是温暖的味道,一面享受阳光,一面享受书籍带来的精神世界。
开一点小窗,让春天的风吹过我的脸庞,春风荡漾,当下的人生体验也许是最真实最安逸的,想想就是一种享受。
畅想自己拥有一面书墙的日子,畅想自己拥有一间书房的生活,这大概就是我奋斗的意义,不用太大的房子,不用太美妙的日子,只要有书籍陪伴,便是人生最好的年华。
偶尔还可以邀请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来我家做客,如果喜欢我收藏的哪本书,就送给好友,我想好友也会向我推荐她喜欢的书籍,或者赠送她读过的比较不错的书籍。我不羡慕有大房子的人,不羡慕有很多房子的人,但是我羡慕拥有很多书籍的人,我羡慕她们充盈的精神世界,羡慕她们可以阅读那么多不同人物的不同世界。
读一本品一段人生,这句话是真的,很多你不知道的人生不代表她不存在,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太小了,我们有时候真的很“无知”,越是读的书越多越有这样的感受,曾经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可是当自己读的书越多、了解的内容越广,我们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渺小,世界之大,浩瀚无垠。
看到图片里那么多是书,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都有哪些好书自己也买来收藏,如果可以的话真的就让自己埋进图书里,沉浸书籍里。
自己居住的所在地没有这样的书店,只是有一家区级的图书馆,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高级,但是如果身临其境在图书馆里,也会被那一架一架是书籍震撼到,里面的书籍也有上万册,很多考学的学子们在图书管理学习。
大部分都是寻找相关考学资料,但也能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去图书馆里看书、借书、还书。不知是给她们自己借的还是给家里的孩子借的,但我看到她们这样大的年纪,即使眼睛看不清,但也不会舍弃书籍,而不是像大多数的叔叔阿姨那样整体抱着手机看。
这样看来身边还是有很多喜欢阅读书籍的人,有时候多想冲动的上前去问一问:您都看什么样的书籍?是人物传记?还是历史读物?在或者是经典小说类的。
但是大多数我都会望而却步,礼貌性的投去敬佩的眼光而已。可能还是自己太拘谨了,可能还是做不到社霸,我更多是社恐。
书籍带给人的力量真的不用太多说辞,很多描写让我们多读书的句子,但是我就真的只记得杨绛老者的那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句话太适合我了,我都怀疑这句话就是在说我自己呀,因为是之前特别容易胡思乱想,然而读书好像也治好了我这个毛病,因为没有时间考虑太多问题。
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每个时段都有需要做的事情,让我不能见缝插针的胡思乱想,真的是读书能解决太多问题。
读书的意义真的可以是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多,比较有传播性和权威性的人民日报,不止一次的说到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为什么一直要说这个问题呢?大概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国民文化,读书应该是全民都应该做的事情呀。
最近看人民日报这句话天有感触:这世间,没有谁的生活没有烦恼,唯读书是最好的解药。
是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谁比谁的日子更好过,如果世间一定要有苦难,那么就让读书给自己一点安慰吧,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这句话大概是给那些生活在泥泞中的人们最大的力量,如果生活一定要给与自己不幸,那么就让阅读化解这些糟糕事件带来的不好情绪。
愿你我都能在阅读中获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