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童夺冠的启示录

你知道吗?斯洛克世界冠军赵心童夺冠的成长路程:这三点,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去借鉴和思考的!

一,尊重孩子,以兴趣为导向的“生耕式”支持

赵心童7岁接触斯诺克就展现出浓厚兴趣和天赋,他的父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没有像多数家长那样执着于学业成绩,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将家里的一个房间改造成专业球房,创造训练条件(如支持他赴广州拜师伍文忠)。这种支持并非盲目,而是通过观察孩子的专注力与潜力后作出的理性决策。兴趣转化为职业需要。家庭成为“孵化器”,而非“绊脚石”。

二,逆境中的“心理韧性培育

在赵心童的成长中,父母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与鼓励,当14岁的赵心童提出退学专攻台球时,父母没有用“稳定工作”来束缚他。2023年赵心童因“假球风波”遭禁赛20个月,职业生涯跌入冰点,其母始终以“过程导向”的沟通方式帮助他消化压力。例如,她更关注训练中的进步而非单场胜负,并通过家庭氛围的松弛感缓解其焦虑。职业运动员需要抗压能力,而家庭是培养心理韧性的第一课堂。

三,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赵心童的父母为他制定了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案,确保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相辅相成。这种教育方式避免了孩子成为单纯的“竞技机器”,而是在文化素养、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他在斯诺克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父母还培养他对斯诺克纯粹的热爱,赵心童曾在采访中提到,父母从未因比赛失利责备过他,而是帮助他分析技术问题,让他能始终保持对这项运动的热情,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既能追求卓越、亦能自我接纳的完整个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