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半年时,具体时间和场景不记得了,当时没觉得是个重要的想法,也没想过有一天写作时会做为题材,所以没太在意它(这个念头)。
只记得当时我突然意识到阅读小说时其实不用做笔记,如果有感想不如就在留白处写下来,有不懂的直接问过度娘,记在书里岂不更为方便,越想越觉得这笔记净是拖累人,又费时费力,还拖慢阅读进度,想想总是觉着不安,那些用掉的时间和心力得多看多少书啊!这念头困扰了我几日,那笔记记得也就没那么用心。
过后几天的某晚在书房,看那些一本本封面各异、厚薄不一的笔记本,看它们变成建筑物一样矗立在那里,像是告诉我它们的分量和重要性,像是知道我在怀疑→_→它们的存在。我楞楞的看着这堆俗物,才发现如果让我选择自己的阅读生涯里没有它们的存在,或是扔掉它们,我是不肯的,没有一丝摇摆,心里就是极强的不舍,好像一个很想拥有的恋人,让你无法占有的感受,就是那种强烈的占有欲使你庆幸还好,还好一直有它们。再看自己倒像是傻瓜似的用祈求原谅的姿态,对着这堆一下子有了高尚意义的俗物行注目礼。
拿下它们,翻开其中一本,便看到那些时光从笔记里流过,它们记载着太多的努力,太多的顿悟,太多的年月,它们花了我太多的时间,以至于无意义也变得有意义了,特别是里面包含着很多次的克制,克制自己去刷朋友圈,克制自己去追剧,克制自己去睡觉瞎想……这在现今生活很不容易,太多人一边喊着累,一边不牺放弃睡眠时间追着韩剧或美剧,太多人一边把责任推给压力太大的工作,一边把时间浪费在每日的游戏大战里,而我没有(也不能说一点没有,有时还是会做的,嘻嘻),为自己的不容易沾沾自喜之时,想要留下这证明自己力量的物件,想要继续为这目的不纯的目的而故作坚持,原来我一直不舍的还是自己的欲念,这么说不是觉得有这些欲念不对,而是觉得也挺好的。自己就是那贾宝玉称的一蠢物,一俗物,再清洗应该也是脱不了这蠢俗的本性。
但是经了这事后,我倒也好好反思了一下,觉着这笔记既然还是要一边阅读一边记着,不如也该让它变得有趣些,美丽些,赏心悦目些。这一来我记笔记的目的也达到了,这记笔记的乐趣和动力也有了,岂不两全!
笔记无外乎以下几点好处。
1.积累知识。梁启超在《治国学杂谈》中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个方法是极陈旧,极笨,极麻烦的。什么方法呢?是抄书或笔记。”并且强调“这种方法笨是笨极了,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开这条路。我当然没有在一开始认识到,是后面写作时想到某本书中有个类似的观点,想不出详细的说法,便去找笔记,这时通常会比较快,然后根据章节找到对应书中的内容再温故,对于我这记忆力超烂的人来说极其方便。
2.帮助记忆,巩固知识。这点很有感受,某些知识点还没看的很懂时,你一字一句抄写的过程中有助于你理解巩固,抄完有时会发现就懂了,通了,很奇妙的感觉。如果还是不理解便会找爱好看书的人聊,聊到一半通的也有,聊完没通的时候也有,可是通身会有爽舒之感。这点在与书友讨论时更甚。
3.自我提升。如果能一边记笔记一边写下自己的感想更好,会对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提升,过段时间翻出来看,会惊讶自己写的也是不错,倒像是别人的手笔,觉着现在写是写不出了。
最后一点,有利于健康。记笔记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看笔记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