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茶,铭香 李邦喆
那是一股浓郁的香!
每年春节,爸爸放假回家,都喜欢泡上一壶茶,慢慢地品着。他说:“品茶,品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
听老爸说的这么意味深长,也勾起我对茶的暇想……只见老爸先将一小袋茶叶慢慢倒入小壶中,开水向壶中倒去,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仿佛对我点了三下头,便朝上空翩翩飞去了;再往壶里看,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儿,又慢慢下沉,就像雪花坠落一般。但这第一泡茶往往是不能喝的,毕竟是原生态的茶叶,必须要先把粘附在上面的细菌清洗掉。
茶,泡好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又是若隐若现,淡淡的清香钻进了我的鼻子,飘入我的心田,让人心旷神怡!
我沉醉在了这飘香四溢的香味里,轻轻拿起杯子,吹了一囗气,抿了一小口,微微有点苦,但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沁人心脾,一直甜到了我的心窝里。品着品着,不由想到了一句话:品茶如品生活,如品人生,有苦有甜!是啊,我们的人生就如同这茶一样……
还记得刚开学时,不知什么原因,几次考试连遭遇滑铁卢,“89,89,91……” 以至于我的状态越来越差,相比上学期,从来没低过95分啊!我在心底发出了绝望的喊声:快摆正自己的心态,改掉所有的坏习惯,相信自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打败我!不能因为几次的低分就气馁。我遵从着自己的内心,把状态调整到最好,上课认真听,习题认真做,错题全搞懂……我在成功中积累,失败中总结,不骄不躁,不弃不馁,进步着,成长着……
放些茶叶,加水,过滤尘埃,倒掉第一泡,再来……生活中,遇到困难,别急,让我们鼓足勇气,跨过去,就是海阔天空!
我喜欢茶,它蕴含了无数茗香雅韵,让人闻茶忆茶,品茶茗香!
2鱼斗 张淼
鱼,自古就被人们视为上等佳肴,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被后人尊称为亚圣的孟子也曾写过《鱼我所欲也》,其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孟子将鱼和熊掌作比较,足以体现处鱼在古时候的吃货界的地位至高。
家里也养了两条鱼,两条鱼像双极一样一黑一白,而且是纯黑白,姑且叫它们小黑和小白吧。这俩鱼和它们的颜色一样,水火不容。经常打架,但实力相当,也打不出什么结果,就把鱼缸分成两部分,一鱼一半,倒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在各自的地盘上过的逍遥自在,地主般的生活。
然而这只是暂时的,马上又来了一个新家伙,将这个还算平静的生活搅的个天翻地覆······
这给新家伙是一条颜色及不纯正的花鱼,全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泥土的味道,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一个“乡巴佬”。它一碰到水,就肆无忌惮的乱游,一会跑到小黑那儿,一会跑到小白哪儿,欢快的不得了。但却被小黑撞见了。小黑见了他二话不说,立马冲了上去,把花鱼追的直向小白的地盘跑,却又被小白看见了,又给小黑看见了,再次被追回去了······就这样来回的循环,但花鱼变聪明了,找到了像楚河汉界的地方,呆在那一动不动。小黑和小白也不管这被它们视为蝼蚁之辈的花鱼,在它们眼里,这一小块地是微不足道的。
就这样僵了几天后,花鱼似乎有所行动了,只见它游到小黑那,挑衅似的游着,小黑立马被激怒了,如同一颗鱼雷一样射了过去,花鱼也不含糊,自知打不过它,就跑到了小白那,然后就躲了起来。小白看见小黑越了境,飞一般的冲了上去,和小黑展开了殊死搏斗,而此时,花鱼正在一个角落坐山观虎斗,好不得意。
第二天,小黑已经光荣牺牲了,小白也挂了彩,一只眼睛已经瞎了,左鳍没了,身上的鳞片少了好多,尾巴也裂了,只剩一口气了,而此时的花鱼,想国王一样巡视自己的地盘,进行游行,傲娇的不要不要的,当它看见小白时,像见了仇敌一般,分外眼红,饿虎扑食般的冲了上去······
3拈花小镇 刘思滢
无锡拈花小镇,真的很美。
我们到的时候天已黑,风微凉,夜空深邃如海。踏进去,灯光迷离,烟雾缭绕,仿若到了仙境。沿着小径七拐八弯来到主街,街上人头攒动,小店的门前,镂空的小灯笼晃来晃去,里头的烛芯,一闪,一闪。绿叶衬着花,风吹着,叶抖着。池上的莲花,静谧,安详。斑驳着绿苔的石桥,也静静地卧在池上。远处飘来的袅袅梵音,更是温暖了整条街。
街旁,小店数不胜数,卖卷轴古书的,卖花纹陶瓷的,卖古镇特色小吃的……客栈也是星罗棋布,房间的窗子微微开着,门前有人轻轻扣着,斑驳的石阶上传来脚步声,轻轻,轻轻,渐渐远去。庙塔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地响着,安详地伫立在街道中心。
吃完饭,我们便沿着主街去找预定的客栈。路旁被绿苔沾染了,转身回望,依旧是灯光泛着轻黄,隐约着晦朔葱茏,门后似有人轻轻吟唱,轻弹一曲《高山流水》。恍惚间已到了客栈,一幢幢黑瓦白墙的房子隐匿在月色中,若隐若现。轻轻踏上楼梯,回声荡在耳边,久而久之,渐渐散去。
夜已深,我们也已安然入眠。
第二天清早,我们很快地起床,理好包走出了客栈。
白天的小镇褪去了夜色笼罩下的神秘面纱,更显得真实而充满烟火气息。远处飘来一阵诱人的香味,仿佛缠着人们的衣角,弥漫在大街小巷,久久不肯散去。越往前走越热闹,人们在店中穿梭着,卖吃的,卖饰品的小贩已经开始吆喝了,整个小街的气氛犹如过节似的欢快。
我们走进一家茶具店,原木的清香一阵一阵地钻入鼻孔,茶具更是各式各样:青瓷、白瓷、蓝白相间的花瓶……店里还挂着水墨画,角落里还放了一个落地青花瓷花瓶,别具一格,古色古香。相比之下,小吃店就显得热闹多了,顾客满是,座无虚席,一边等着小笼包或饺子、红汤面,一边谈笑风生,也有早来的,已弯下腰,埋着头,捧着碗开吃了,一脸的满足。
走出小吃店,一眼便望见绿叶缓缓地抖动着,远处落下了几片花瓣,抬起头,仿佛落樱纷然,耳边仿佛回荡着庙塔上的叮叮当当声,久久未曾散去……
4希望的清晨 刘思滢
这应该是我在周末起得最早的一次了。
天才蒙蒙亮,不同于寒冬的是,天空已泛起一抹浅浅的鱼肚白,不再是深蓝幽邃的夜空,那条十字路口旁,原本模糊的夜景,如今都已清晰。
马路旁的花,一簇,一簇,圆嘟嘟的,白嫩嫩的,一层一层,把核心的花蕊包裹在里面,如同还未出世的小精灵,被呵护在温暖的中心,静静地等待生命的到来。花瓣尖儿上,那隐隐约约的酡红,淡淡,如同女孩头上一个精致的发夹,点缀了那抹素白。从花根到花尖,无不散发着生命的蓬勃,犹如懵懂的少年,正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成长。
那路旁的青草,是初放的新芽,在芬芳的泥土上,是一个美好的生命。根之上,是一抹浅绿的草色,渐变。草尖,是新生的翠绿,一两株新草,稀稀疏疏,从绿化带的各地冒了出来,伴随春的脚步,蓬勃地生长。
马路另一端的草木芊芊,清晨晶莹的露珠,已悄然攀上了花叶,从深绿到翠绿,一直到新绿,从浅紫、紫红,一直到鹅黄,各种颜色的草丛与无名小花交织在一起,似乎让我感到,生命在怒放,生命在微笑。全世界充满着新生的希望!
如今,虽没有夏的绿树成荫,繁花锦簇,虽没有深秋的红枫满树招摇,公园的菊花满地怒放;也没有冬的梅花傲骨,清香弥漫,但是,在新生的早春,希望的清晨,即使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没有“停车坐爱枫林晚”,没有“一树梅花一放翁”,却有如此令人振奋的新生命,它们演奏着生命永恒的交响曲,绽放着清晨最美的笑容!
哦,这希望的清晨!
5佩佩的徒弟 宋伊靓
佩佩的徒弟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位老师:也许她的颜值不是最高的,外表不是最时尚的,但是在我看来,她是最勤劳、最好学的一位徒弟。
听同学们说,她叫汪洁。单从名字上看,汪老师应该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头发,精致的脸庞……但是,第一次见到她时,竟然与我想象迥异:乌黑蓬松的头发,圆圆的脸蛋,胖乎乎的身体可爱至极,一双小小的眼睛更是闪烁着智慧与勤劳的光芒。
根据我的观察,来听佩佩讲课次数最多的就是她了。每次来听课时,她总是面带微笑的端着一张椅子,愉快得对大家说:“你们好”。不同于佩佩其他徒弟扭捏、胆小。有时,她会紧锁眉头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有时会三步并作两步的不顾形象的奔向教室。上课时我偶尔也会开个小差瞧一眼汪老师,只见她抬着头仔细的聆听着,手上拿着笔紧张的记录着,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佩佩给予的养分,看到此情此景,我就暗自对自己说:“上课不能开小差”。马上又将思路调整到佩佩讲课的轨道上。
她是如此的谦虚好学,每当我们班有好的作文,她都会第一时间借过去,朗读给她的学生听;她是如此的负责任,不论是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对我们初一(3)班的学生亦是如此。记得有一次,佩佩老师忽然有事出去了一会儿,她立刻站起来,和蔼可亲大对大家说:“安静,大家先自己复习”。我朝她望去,她就像一位邻家大姐姐一样,关爱着我们的一切。
汪老师对学习的渴望、对学生的负责让我印象深刻,她师承的不仅仅是佩佩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多的是师承佩佩对学生的爱,这份爱,也是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爱,有爱即有希望焉。
6时光的低眸叫铭记 刘思滢
那个盛夏,那个毕业季,铭记那段时光。
教室依旧如常,老师清爽的粉笔字依旧留在擦得一尘不染的黑板上,书本依旧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同学们埋头奋战着,为了迎接最后一场毕业考。
考完,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和狂欢,大家黯然准备着那场最后的毕业典礼。
那天,云淡风轻,碧蓝的天,悠悠的云。大礼堂里的同学也是有说有笑,也许是想让同学们记住最后最美好的一个自己吧。可谁都知道,过了这天,今后的某一天也许会相见,也许,永不相见。
我们班的节目是诗朗诵和毕业歌合唱,排在第二个。我站在台上,远远就望见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和温柔的目光,她只是凝望我们,仿佛对我们说着无声的鼓励。
诗朗诵是一人一句。聆听着专属我们班的诗,专属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每一句话,将美好的往事,再度浮现在我的眼前。“明天,我们将各奔东西。同学,珍重!”小学时光那零碎的记忆,仿佛在这一刻,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唤醒了所有美好的记忆。与好朋友的嬉戏打闹,与好朋友一起讨论题目时的认真,与好朋友放学时的依依不舍……老师用她那如歌唱般美好的声音给我们评讲题目,老师垂下眼眸,专心致志地批改我们的家庭作业,老师认真备课的身影……朋友对我的关心与包容,老师对我的关爱与教导,都在这一刻,永远铭记。
在所有节目都表演完后,是真的要分别了。久别好朋友,我只有在心里对她们说,青春不散场,未来的某一天,我相信,缘分会让我们再次相见,就像我们第一次的遇见。 路经门口,看到老师熟悉的身影,我去抱了一下,她也抱住了我,她温柔地对我说:“孩子,你很聪明,很用功,老师相信你会越来越好!”我听着她对我的叮嘱,闻到她衣袖上那熟悉的芬芳,过去的一切,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深深地刻在我心灵深处。此刻,我的鼻子酸酸的,眼角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湿润了,眼睛一眨,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缓缓流下。此刻,只有我无声的抽泣。过后,我只是抬起头,再度微笑着对她说,老师,再见!我相信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会再次遇见您,再叫您一声“老师”,再对您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铭记这一刻,铭记这一切,铭记所有的美好。至今我仍记得,那年老师温暖的笑容使我如沐春风,老师温柔的话语令我潸然泪下,那年朋友对我不舍的告别……因为我知道,时光的低眸叫铭记。
7哪些美好,我曾忽略 徐毅哲
独自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第一次像今天这样留意身边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事。
回家路上,独自一人,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说话。偶尔地上有几片树叶,我总踢上几脚,埋头继续赶路。忽的有一辆车从身边驶过,带着一股风,把地上的树叶卷了起来,那叶子从地上窜到了空中,又飘飘悠悠地打着转儿从空中荡下来。当它触到地面与地面亲密接触的声音——“沙沙”传入了我的耳朵。“呵!这声音我以前怎么没有听到过?”我自言自语,嘴角微微扬起,竖起耳朵,边走边听••••••
耳边尽是汽车驶过的声音,偶尔有“嘟——嘟——”的鸣笛声。走上那座桥,耳边传来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我寻思着:有人在钓鱼吧。我寻声走到桥边,向下一看,果然有个人在掉鱼。他把鱼饵挂上鱼钩,将鱼钩向河里一甩,坐了下来,把鱼竿放平,左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右手的打火机只“嗒嗒”几声,烟就已经点着了。他眯着眼睛用力地西了几口,从口中吐出一阵烟雾,这时鱼标向下沉,一会儿又浮上来,他丢掉手中烟头,双手拿起鱼竿向上一拉,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满意地点点头,准备收工。今天,又是大丰收。
我继续走,过了红绿灯,那花香依旧钻入我的鼻孔,我抬头一看,啊!又开新花了,白色的,五角星状的它,在花瓣的根部,泛着粉红。上面还有几个或黑或黄的斑点。在高高的枝头上,布满了它的踪迹。耳边传来几声犬吠,我又向家走去。
不知不觉,我已经上初一了,这么多年来,我起早贪黑,忽略了太多美好的东西。路上,有多少次匆匆地来,匆匆地走。或许已经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美好看着你来去匆匆,一直在那儿等你,你一次又一次地漠视了它。时光匆匆,你若觉得自己走得太快,没关系,放慢脚步,看天、看地、看花、看树…………留意身边的一切。
“别再急着赶路。”我对自己说。有哪些岁月静好!
匆匆那年,我也该把握时间,好好看看这世界!
8竞赛 孙亦姜
竞赛时间到!
数学竞赛,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真是爆炸性新闻!
当宣布名额的时候
尽管我对自己数学在班级前三十名有一定信心,但是听到我的大名从东哥口中流利地“冲”出时,我的内心还是十分激动。兴奋,骄傲,又有些担心,五味杂陈。周围传来一些衣服“沙沙”的摩擦声,我知道他们都在扭头看我,就在那1秒钟,我的内心春暖花开。我知道我肩负老师三十分之一的信任与期待。
买回启东培优,拿起笔,埋下头,那刻,内心的神圣:为自己的努力,为不辜负老师殷切的期望,更为,见证自己真正的实力。
当试卷发下的时候,
我看见试卷上只有十题,却需要一个小时。我的心就“咯噔”一下,暗暗捏了一把汗,天啊!肯定不简单……我赶忙投入其中。
于是----教室风光,千里试卷,万里草稿。望教室内外,鸦雀无声。讲台上下,一片寂静。笔舞银蛇,修正蜡象,欲与老师试比高。须小题,听笔声沙沙,分外端庄。
竞赛结束的时候我
将答案抄在草稿纸上,与大班长一对:傻巴眼了!只见她草稿上写的答案只有寥寥几个是相应的。用张老师的话说:“错得千奇百怪,品种不一!”我的心一下子掉到看不见的深谷里去了……希望的光辉瞬间衰减大半,真是“光减辉衰愁杀人啊!”
下课了,范浩一下子没了踪影。不会去看分数了吧!如今张老师这么反感我们去办公室,这么"作"吗? 2分钟后, 范浩神秘兮兮地对我招招手:"孙亦姜,过来过来,告诉你:你的分数我知道, 72分!"我还没缓过神来他又接着说:"你全班第四
,曹76,第三,赵86,第二”说到这儿,他凑近我耳边,仿佛怕隔空有耳,喜滋滋地说:“我94,第一名!”明显的,最后一句是重点。我当时也管不上那么多了,心中石头落了地,脸上顿时多云转睛。
太阳出来啦!从乌云后突破重围,驾着七彩祥云,挥着彩旗,荣耀归来。好一胜将!
9葱油飘香 季晓丽
古镇的深处有一条小巷,巷的尽头。一股醇香袅袅飘散,弥漫了整个古镇。
外婆家住在乡下的一个小镇,类似余西古镇般的一个普通小镇。外婆善于做葱油饼。每每这时葱油的醇香经常会穿过院墙,袅袅飘散到院外。我踽踽独步在青石铺就的小巷里,踏着一个又一个水洼,伴随着雨滴落进潭中的轻响,葱油的香气,从巷子深处飘过来,萦绕在我身旁。直钩着我向前走。我踏着长满青苔的石阶,轻轻扣响满刻时光的大门。“吱”的一声,门打开了,外婆拉着我走进屋内,厨房的灶台上氤氲着白色的水蒸气,是葱油饼。“孩子要不要来做一个”“好啊”
外婆将白色的面饼摊在煎锅上,面饼好像有了知觉一样,刚一接触到锅,便“噼里啪啦”的溅起油来。我生怕粉嫩的脸遭受到热油的攻击便赶紧躲到了外婆身后,又微微探出身子,睁大着眼睛注视着煎锅。不一会儿,葱油饼已经煎的外酥里嫩了。醇香弥漫。外婆把葱油饼搁到淡黄的碟子里,浇上一层香醋。这时我已忍不住味蕾的挑动,撕下一片尝了起来,嘴里满是香甜,隐约间,好像还充满了岁月的沉淀和浓浓的爱意。
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面饼就往煎锅上扔,为了躲避热油,我刚一放下就跑开七尺远,外婆乐呵呵的说:“跑那么远做什么嘛!”我依旧站在安全线外,小心地观察面饼。过了一会,按理说应该熟了吧,这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气味。哎呀!还是糊了啊!在外婆的鼓励下,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我听从外婆的指挥,轻轻将面饼放在煎锅上,我闭着眼强忍着紧张。呀!行了。外婆又让我拿着围裙挡在面前,拿起锅铲小心地翻面。过了些许时候,终于有些香味飘散了。我一激动,一个翻面过了火,一直躲避的热油,还是攻击到了我的手臂。我慌忙扔掉了锅铲,外婆急忙把我的手放到水龙头下,小心的用冷水清洗。“怎么这么不小心啊”外婆责怪道。但说完,我们都笑了。我怕好不容易做起来的葱油饼糊了,便赶紧回到锅前,把葱油饼搁到盘子里,浇上醋又多加了些葱。葱油饼的醇香飘进了我的鼻子里,啊!真香!
葱油饼不仅满含外婆对我浓浓的爱,还让我感受到外婆热爱生命,享受生活的情怀。在我记忆深处的巷尾,永远弥散着葱油的醇香......
10 糖画 金煜贤
记忆中的家乡,总有一个卖糖画的老婆婆,她和蔼的笑着,手法娴熟,不一会功夫就能诞生出各种形态的糖画。
每每回到家乡,我总是拿着零钱,奔向小摊——孙悟空、龙、大公鸡……,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当我一进入她的视野,她便会对我点点头,站起,拿出一根竹签,将圆的一头朝上,右手拿个汤勺,在温热的锅中搅拌,然后迅速地盛半勺糖浆,拎起,抬到半空中,手腕翻转,焦黄的糖浆从汤勺中缓缓流出,就像是一条小溪,不紧不慢,整个手臂轻轻前移,手腕却一动不动。这时的老婆婆就像一个绣娘,手臂移动、手腕翻转,移动、翻转,手臂和手腕配合得完美无瑕,就像一只灵巧的蝴蝶,前移,抬手,翻转都没有一丝差错。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任何阻塞,我总能看着入神。
只见老婆婆的额头,冒出了些许的汗珠,她盯着桌上即将成型的糖画,眼眸中还是那永远不改变的温柔与笑意。我发现,几周不见,又有些许的皱纹爬上了她的眼角,本来并不多的青丝,也即将变成白发。
糖画成型,冷却。老婆婆长吁一口气,拿起了那根糖画,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着说“吃吧,小心点呀!”便将糖画交给我。然后,她就坐在我旁边,又给我唱起了那支古老的歌谣,一支永远不改的歌谣。真的,无论她唱多少遍,我也听不厌。我望着手中美丽的,带着些许透明的蝴蝶糖画,展翅欲飞,轻轻舔一下,甜到心里。
再忆家乡,思绪中总会带着糖画的甜。我放下笔,望向窗外,嘴里也无意吐露了那许久的没听到的歌谣,不经意间,我笑了站起来,那个老奶奶是否依然记得我,记得那个只喜欢吃蝴蝶状糖画,只喜欢听她唱歌谣的小女孩呢?
如果她还记得,我愿将我的思念传递给她,在同一座城的那个只爱做糖画,只爱唱歌谣的那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