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案例是:《检查,检查,再检查——如何引导有强迫症倾向的学生》。案例中的小锐一到考试就烦躁不安,有时做完某件事就不停的回忆过程,总害怕会出错,明知道是对的,可是内心很不安。自己也很讨厌反复检查的行为,越检查错得越多,可还是会一遍一遍的检查,典型的强迫症行为。
第一次辅导时心理老师首先是纠正了小锐思想中的不合理观念。从他越来越放松的表情当中,可以看出他收获颇丰。接着用思维阻断疗法的训练先指导她进行身体的放松,然后让他回忆、再现那些是他烦恼的念头、想法或思维活动。一旦头脑中开始出现清晰的强迫想象,他马上举手向我示意,这时我喊“停”同时用木槌用力敲一下桌子。等我让他停止时,他也同时大声命令自己“停止”,停止想那些东西,这样的训练,重复了十多次。
第二次心理辅导时,老师仍旧进行思维阻断疗法的训练。只是当他举手向我示意时,已经不需要使用木槌等重要辅导工手段,仅是大喊“停止”即可。然后又讨论了如何面对仍会出现的强迫倾向行为或念头。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尝试着去接受他。当有强迫症状时,不要浪费力气自责。当出现强迫性冲动时,可以转移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并且在心中确认已经小心地锁上门了。
第三次辅导继续进行思维阻断疗法的训练。当小锐的头脑中开始出现清晰的强迫想象时,老师不再大喊“停止”,而是由他自己大声命令自己“停止”。为了巩固思维阻断疗法训练的成果,采取了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此后拉长了心理辅导的间隔时间,从每周一次改为了隔周一次,后来又延长为每月一次。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老师与他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家长表示愿意配合。
有强迫症倾向的人清楚地知道这些观念和行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但自己无法对其加以控制。有些儿童养成了谨慎、胆小、害羞、思考问题过多等性格特点,容易诱发此病。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如过于严格、苛求,作息时间过于刻板化等,也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对于有强迫症倾向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已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抑制强迫倾向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倾向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