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夏白
微信公众号:十二点六八
两天前,室友在她的床边,贴了一张纸条,上面用鲜明的颜色笔写了大大的“经济独立”四个大字,非常醒目,上床、下床、翻身、穿衣服都能看得到。
我问她想要以什么方式实现经济独立,她有点小失落,摇了摇头说:“我也不清楚,或许是做兼职吧,我已经找了一份兼职,每天晚上6点到10点,在肯德基。”
有人说,大学里的兼职生活,是对现实丧生活的一种抵抗。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兼职,一方面可以在空闲时间赚点小钱给自己多买些水果吃,这总比呆在寝室打游戏睡到昏天地暗强,有些人选择兼职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手头有点小紧,有些人兼职呢,只是为了体验生活,多一些实践经验,还有些人兼职,或许是要减轻家庭负担,这些都是可以得到支持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当一个人,在大学期间,把实现经济独立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就把自己,当成了,廉价劳动力。
我觉得,汲取知识的滋养或许更重要,或者说累积有益无益的经验比单纯地向近钱看齐要强得多了。我看着她以前也逃课去兼职,一天天忙忙碌碌,我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她,在大学实现经济独立很重要吗?你交了学费不学习反而逃课再去赚钱,而且还是……?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呢?
她问我:“你知道每个月要挣多少钱,才能安心进入社会吗?”
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还在犹豫如何措辞,忽然就想到一个可能还是很妥帖的答案:“年轻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咯,大学么,喜欢什么就去追求咯,进入社会,养活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难。”
她已经有了那种“我需要支撑自己生活”的自觉,尽管,在她这样的条件下,这种方式,我并不赞同。想要去赚钱,用自己的努力去赚很多很多的钱,这从来不是一件俗气的事,只不过,在这么一个年纪里,选择一样东西,应该要让自己多拥有一些关于见识的感悟,而不单单是为了活着。
一直很喜欢微博里我关注的一个女生的签名:“生与见识,而非活着。”她大一大二的寒暑假全都申请去了一些和她专业有关的她也喜欢的工作,无偿,可能现在算算是一笔吃亏的买卖,无偿工作不说,还得向家长要餐费、住宿费、交通费。可无论是做人还是生活,都是要满怀期待的啊,那些时间让她比同年人更具有竞争力,在感受不到一丁点生存锋利的校园里,在那段软绵绵的时光里,不说其他,就凭她的所谓无偿工作,她就比别人更轻易地站稳,扎扎实实地站稳,轻易吗?
并不,她在周围同学纷纷疾呼要实现经济独立的情况下,向父母要钱,我知道她也要承受又生疏又尴尬的压力,梁文道说:“生活其实就是一个骗人的词”,在你看似活得很出息的时候,你其实远远背离你当初所要的,而在你觉得你正在承受时代焦虑的时候,留在原地苟且吧,会有滋有味的。
“20岁的女孩更应该注重提升自身价值”刚才上课外教给我的回答。
贪图迅速得到一切是愚蠢且危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