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烽烟——喋血宫闱(015)
公元189年八月的洛阳城,热得连宫墙上的琉璃瓦都要融化了。大将军(全军总司令)何进站在嘉德殿前的台阶上,手里捏着袁绍刚送来的密报,后脖颈的汗珠正顺着甲胄往下淌——这位屠夫出身的外戚大佬,此刻就像案板上待宰的肥猪,被宦官们的阴谋架在火上滋滋作响。
“大将军!您再不下手,咱就该去北寺狱给您送断头饭了!”袁绍急得直跺脚,腰间玉佩叮当乱撞。“本初啊,你这招是不是太急了?”何进望着对面焦急的袁绍,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剑柄上的蟠螭纹。十日前,这个袁家的公子哥突然献计,说要效仿当年窦武诛杀宦官的旧事。此刻袁绍急得直拍大腿:“大将军!您看张让他们今天送来的玉璧,分明是缓兵之计!”
原来七日前那场朝会过后,以张让为首的太监突然集体负荆请罪。这些伺候过三代皇帝的老狐狸们跪在嘉德殿前哭得梨花带雨,连何太后都心软了。但袁绍早派人暗中盯梢,发现他们暗地里正在转移家产,甚至有人往老家运送甲胄。
八月二十五日清晨,何进终于被说动。他特意穿上先帝赐的玄色朝服,带着二十名贴身护卫踏入长乐宫。宫墙上的铜雀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守门的中黄门(皇帝护卫)今日格外殷勤,连递腰牌的动作都带着颤抖。
何进进入长乐宫,禀告太后,请求处死所有中常侍(皇帝机要秘书)。太监头子张让瞧见何进进宫,就对太监段珪说:“何屠户不是自称生病吗?连先帝丧礼也不参加,也不送先帝下葬,今天怎么突然进宫,这是要做什么?只怕要对咱们不利呀!”就赶紧派小太监去偷听,看看何进到底想干什么。
等完全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张让不禁气得咬牙切齿:“既然你这么无情,就别怪咱们无义了”,于是率领党羽数十人手持兵器从侧门潜入,埋伏在尚书省屏风后面,等何进出来时,他们假传太后懿旨召见何进,何进还正在纳闷呢,怎么刚见面又要召见?来不及细想,就被引入尚书省就座。
只见张让等人气势汹汹责问何进:“大将军可知'狡兔死,走狗烹'?”张让的声音像毒蛇吐信。这个伺候过三代皇帝的老宦官突然暴起,“天下混乱,难道全是我们这些宦官的罪过吗?你家妹子还在做皇后的时候,先帝曾与她争执,几乎要废掉你家妹子,要不是我们苦苦相劝,各自捐献家财千万来调和圣意,你以为你妹子能坐上今天太后的位置?咱们帮你们家,只是想依托你们何氏的门户罢了。现在你竟然要灭绝我们全族,不是太过分了吗!”霎时间,只见尚方监渠穆的宝剑寒光闪过,何进的脑袋滚落在描金地砖上时,双眼还保持着惊愕的神情。
张让、段珪等人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杀了大将军,就得一干到底。必须把重要的位置掌握在自己人手里。目前控制京城周边地区最为重要,必须把司隶校尉(京都地区行政长官)和河南尹(洛阳直辖市市长)换上自己的人,以便控制大局。他们多年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传递皇帝命令,制作皇帝诏书,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于是他们伪造诏书,任命前太尉(最高军事长官)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宫廷总务大臣)许相为河南尹。负责落实皇帝诏令的尚书(部长级行政官员)接到诏书后有些疑惑,但又不敢不信,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中黄门(皇帝护卫)将何进的脑袋扔给尚书们说:“何进谋反,已被处决了!”
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在宫外听说何进被杀,想要带兵入宫,但宫门已关闭。虎贲中郎将(禁军核心将领)袁术与吴匡合力攻打宫门,中黄门持兵器守卫宫门。到傍晚时分,袁术放火焚烧南宫青琐门,想以此胁迫张让等人出来。张让等人进宫报告何太后,谎称大将军的士兵造反正在焚烧宫殿、攻打尚书省,没等何太后反应过来,趁机挟持了何太后、少帝刘辩以及陈留王刘协,同时还劫持了宫中官员,企图从宫中密道逃往北宫。
尚书卢植手持长戈站在密道窗前对着段珪怒吼,段珪害怕了,就放开了何太后,何太后从窗户跳下,得以逃脱。袁绍与其叔父袁隗假传诏书召见樊陵、许相,这两个依附于大太监张让的家伙,新官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身首异处了。
袁绍与何苗率兵驻守北宫朱雀门下,抓获赵忠等人并直接砍杀。吴匡等人向来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又怀疑他与宦官勾结,于是对士兵们说:“杀害大将军的正是他弟弟何苗,将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
众人个个义愤填膺:“愿以死相报!”吴匡便带兵攻杀何苗,将其尸体丢弃在御花园中。袁绍下令关闭北宫门,率兵搜捕所有宦官,凡是没有胡须的,不论老少全部处死,共杀了两千余人,有些没长胡须的人也被误杀。袁绍带兵冲入宫中,有的士兵爬上端门屋顶,攻打尚书省。
八月二十七日,张让、段珪等人陷入绝境,带着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等数十人步行逃出谷门,夜间抵达小平津,路上传国玉玺也弄丢了,朝廷众官员无人跟随,只有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洛阳直辖市市长属官)闵贡连夜追到黄河边。闵贡厉声斥责张让等人:“你们现在不立即自尽,我就杀了你们!”随即挥剑砍杀数人。
张让等人惊恐万状,拱手跪拜,向少帝叩头诀别道:“臣等赴死,请陛下保重!”说完跳河自尽。闵贡搀扶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借着萤火虫的微光连夜南行,想返回皇宫,走了数里路找到一辆百姓的牛车,三人同乘至城北驿站歇息。八月二十八日,少帝刘辩独自骑一匹马,陈留王刘协与闵贡共骑一匹马,从城北驿站出发,继续南行,这时,逐渐有一些公卿大臣赶来护驾。
董卓抵达西郊皇家园林时,望见远处火光,知道有变故,急速进军,天未亮时到达城西。听说少帝在北边,便与公卿大臣们前往城北皇帝陵园附近迎接圣驾。少帝刘辩见到董卓突然率军出现,吓得大哭。大臣们对董卓说:“有诏令命你撤军。”董卓说:“你们身为国家重臣,不能辅佐皇室,致使国家动荡,还谈什么撤军!”董卓与少帝对话时,发现少帝语无伦次;转而与陈留王刘协交谈,询问动乱经过,陈留王对答如流,叙述完整。
董卓大喜,认为陈留王更贤明,且是董太后抚养长大,董卓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萌生废立之意。当日少帝刘辩回宫,大赦天下,改年号光熹为昭宁。传国玉玺遗失,其余御玺均已找回。为了京城安全,当即任命丁原为执金吾(京城警备司令)。
骑都尉(禁军司令)鲍信从泰山招募兵马刚回来,看到这局势,就劝说袁绍:“董卓手握重兵,必有异心,若不早作打算必受其制;趁他刚到立足未稳,加上多日行军人困马乏之际,我们联合发起突袭,一定可擒获董卓!”谁知道袁绍这没用的怂货,害怕董卓,不敢行动。鲍信于是率军返回泰山。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康乃翁文史之窗》